分卷阅读273(1 / 2)
想?或者说那些不满于武则天一个女人也能居于朝堂之上,对他们指手画脚的男人们,他们会怎么想?】
哈,这种问题完全已经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的好吧!
不喜欢女人掌权,唯一的办法就是推一个人上去,取她而代之。
不用脑子想都知道,李弘这个必然是成为了大唐朝廷官员认为可以取武则天而代之的那个人。
可是,李弘是太子,太子,他不是皇帝!他并没有权利名正言顺的去夺
武则天的权,那是武则天的权吗?不,那是李治的。太子是储君,储这个字的意思已经表露得相当清楚,那就是一个储备的存在,有什么事太子顶上。现在有什么事吗?
【李弘是件被寄以厚望的人,不仅仅是他的父母,包括大唐的臣民们都觉得一个仁德的太子将来一定能够治理好整个天下。确实,自幼被立为储君的李弘深得李治和武则天的宠爱和重视。李弘不负父母和朝臣的厚望,幼时好学,集百家名师教导,作为一个未来的储君,他最该学的是人心,是驭下之道,更是以史为鉴。】
【他的亲爷爷李世民为什么能够开创贞观之治?不仅因为李世民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更是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努力杜绝史上那些君王会犯的错。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但李弘呢?早年李弘曾向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时,忍不住掩书叹息:“这种事为臣子的不忍听闻,圣贤经典应该记载垂范后世的好事,为什么要记载这个?”郭瑜回答说:“孔子写《春秋》,善恶之事都加以记载,是为了褒扬善行以劝谏大众,贬斥恶行以告诫后世。书写芈商臣的恶行正是令其罪恶遗臭万年。”太子又说:“这种事情,不仅讲不出口,听闻也不忍心,请让我改学别的书。”郭瑜闻言称赞太子仁德,随即改授《礼记》。】
这回好些人的脸色都变了,李弘的反应不对啊!你仁德是可以仁德,可你仁德得连这史书上发生的丑事都不想听,为此让人教你别的书,这态度对吗?
吕雉听着想到了刘盈,仁德什么的,难道不是无能懦弱,只有理想空谈,不求实际的另一种说辞。
什么是仁?什么是德?吕雉眼中闪过冷意,武则天要是碰上这么一个儿子,比她兴许都要惨。
【仁德二字,并不是不好,可是试问这自来被称赞为仁德的人,于国之功如何?治国之能又有如何?况且,郭瑜算是已经跟李弘讲清楚了为何先人著《春秋》。本就为惩恶扬善,连听一个臣子犯上弑君的事他都觉得污了耳朵,他是不是忘了自己的身份?更忘了他的祖父李世民是怎么得的皇位?对,李世民是没有弑君不假,可他弑兄杀弟夺位,和芈商臣有什么区别。不想听这点事,不如请他直接把李世民给抹杀了?连同他爹,还有他自己也最好一并抹去。】!
第210章 同病相怜
对呢,李世民是怎么上的位,难道以为大家伙都不记得了?
【况且,作为一个储君,未来的皇帝,他在听《春秋》时本就是要通过史书知晓人性之恶,学习帝王之术,他本该牢记将这些恶行弃之,学着好。因为听到恶,干脆将整本书都弃了,这是一个未来帝王该有的态度?人都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何况一本书。读书用人,不取之精华,弃之糟粕?用人以长,避人之短?李弘连这样的道理都没有领悟到,大抵他也只有仁德而已。】
作为帝王们,必须得同意这一点,用人读书,岂有用十全的人,也有全是歌颂之书。善恶本是对立也是互存的,要求太高很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