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1 / 2)
对待李建成那样忠于李世民,李世民完全可以用之。反之,这样的人依然顾念旧主,无家国天下,不能审时度势,就怪不得李世民手下无情。
给了魏徵机会后,因为魏徵不忠或做出有损于国之大事的李世民,天下谁人能够再道李世民的不是?
嗯,秦始皇一下子就想通其中的关键,很是以为李世民饶过魏徵一事,干得相当漂亮。
刘邦眼睛亮闪闪,李世民这胸襟是有的。正主都死了,一个只剩了嘴皮的人,杀了他,不过是让天下多了一个死人罢了,留他活着,却是一颗上佳收拢人心的好棋子,就得要魏徵活着。
杨坚听着,不得不感慨年轻的李世民却已经懂得权衡利弊,为此早早做出了最利于自己,也利于大唐的选择。大唐,怪不得能在李世民的手里绽放出无人能比的光芒。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很快擢升魏徵为谏言大夫,随后命魏徵前往河北安抚李建
成、李元吉的旧部,并且许魏徵便宜行事之权。咱们的二凤,实在是让人不服都不行!便宜行事之权,这字面上的意思够清楚了
,这可是对一个刚刚归附的旧臣。魏徵跟了那么多的人,有哪一个有二凤的胸襟气度,还能大大方方给他便宜行事之权?这能不让魏徵对他死心塌地?】
魏徵!!!最终重重点头,没错,李世民能不杀他,又对他委以重任,他确实是从那一刻开始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心下更是打定主意,从今往后一定要辅佐李世民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驭下之道,李世民用得炉火纯青。
【感激的魏徵理所当然得好好表现,无论让他前往安抚李建成、李元吉的旧部,是李世民试探之意,又或是李世民想见识他的本事,魏徵都知道,他要在新的大唐里立足,就必须做出成绩来。而这一路前往河北,到磁州的时候,恰好碰到押送李建成这位隐太子的东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的囚车前往长安。】
【看到这些人,魏徵和副使李桐客说:“我们动身前刚得到诏命,前东宫、齐王府的旧人都一律赦免不问其罪。现在又把李思行等押送京师。如此行径,天下人怎么能相信大唐下达的诏令?自然,我们奉命前往安抚山东,又怎么能让山东的人相信我们安抚之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为了国家大利,哪怕最后朝廷问责,也应该要放了李思行他们。况且,朝廷许我们便宜行事之权,这是对我们以国士相待,我们岂能不以国士相报?魏徵者,知轻重也。】
第94章 善谏
不错,确实如此,朝廷都下达了命令,哪有不按诏令行事的道理。
魏徵既肩负招抚东宫齐王旧臣的命令行事,碰上了,若是不把这些人救下,他此番前往河北再想招抚谁,谁能相信他?
魏徵要放了李思行他们,不仅是为了大唐,也是为了之后行事。不错不错,魏徵此人确实不错。秦始皇连连赞许,很是以为李世民手里得了这样一个人才,实在难得。
而刘邦对此就有别的想法了,附逆之人可杀可不杀,得看态度,魏徵此举,嗯,为了暂时的局面着想,确实要放,但事后嘛……
【作为副使的那一位李桐客很是认同,当即放了李思行等人,并立刻上书呈报李世民,李世民一看这份奏疏那是非常高兴,很是以为魏徵为大才也。不出意外,有了李思行他们的事,魏徵再去招抚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也就容易得多了。有了功,在李世民继皇帝位后,即被封为钜鹿县男。】
【算是出师首捷的魏徵又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更准确的说,当时的大唐朝堂是怎么样的情况。登基之后的两个月,李世民召集文武百官,共议题为自古理政得失的辩论。为什么李世民要这样做?自然是为了寻找到一条可以实现天下大治的途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