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8(2 / 2)

加入书签

就算寒窗苦读十年,也不过十五六岁罢了,可谓是羡煞旁人。

说到最后,穆秋山也有些激动。

“明年二月县试,我觉得你们家三伢,可以下场一试!”

科举考试中的童生试,指的是接连通过县试、府试两层考核的学子,又有“生员”之称。

与通过即获秀才功名,三年两次的院试不同,县试、府试两场考试每年都会举行。

但即使童生试不限年龄,温三伢绝对也算其中年龄最幼的一批考生了。

如今有条件供孩子读书的人家,大多开蒙的年岁也都选在五岁左右,这还多是书香门第,之后学上几年,基本十岁上下才会下场初试。

面对穆秋山的提议,在场所有人都是一脸愕然,唯有温三伢看起来颇为淡定。

就连素来格外沉得住气的钱大娘子钱云书,都忍不住问道:“夫子,三伢便是明年也不过七岁,是否……有些太早了?”

穆秋山摆摆手,在他看来,既有天资,就该发挥出来。

这并非揠苗助长,而是人与人生来便不同。

有些人学到四五十岁,还考不上一个童生功名,有些人少年便天纵英才。

老天爷赏的饭,谁也夺不走。

经穆秋山的一番解释,喻商枝和温野菜最终认可了明年二月,令温三伢下场参加县试的说法,不过同时也与穆秋山讲明了温三伢的身体状况。

“先生,这孩子是打娘胎里带出来的弱症,先前一年里有半年是卧病在床的,冷不得,热不得,吹阵风都能倒。还是我相公为他调养了大半年,总算见了起色,不过到底是比不上寻常孩子体魄强健,日后进学之时,还要劳驾您多多费心。”

都说长兄如父,温野菜说罢朝穆秋山深深一揖,穆秋山叹道:“做长辈的,谁不是如此,你们的苦心,我是明白的。”

因人都来了,穆秋山对温三伢又甚是满意,便商量着就此回学塾认个门。

至于拜师礼,正式来上课那日再行也来得及。

走前温家人与穆秋山前去同钱夫人辞行,后者同样勉励了温三伢几句,又以钱府的名义,赠了一套文房四宝。

出了钱府,由元宝巷转去另一条叫做同里巷的地方,穆秋山家的宅子就坐落此处,学塾就设在与家中宅院相连的院落。

院落分隔成相通的两边,一边是男子上课的地方,一边则是女子与哥儿。

镇上讲究多,总归还是要避嫌。

路上喻商枝他们得知,穆秋山膝下共有一个儿子,一个小哥儿。

儿子多次春闱不中,幸而赶上寿安县衙官位有缺,便领了个正八品的小官,于衙门里兢兢业业地干着。

小哥儿自幼随他治学,即使早就嫁人生子,平日里亦会于学塾中向姐儿与哥儿授课讲学,是学塾中的另一位夫子。

看得出穆秋山对自己的两个孩子很是满意,喻商枝也感慨,幸而这凉溪镇还有穆秋山一家,这经年累月,不知能为这文韵平庸之地,培养出多少人才。

等马车载着一家人到了地方,在穆宅门口停下,很快宅中有门房迎出来,将马车寻地方栓好。

穆秋山在前面带路,温三伢亦步亦趋跟在其后。

“我这边在准备考取童生的,如今共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