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3(2 / 2)
……
这场仗,前后打了一年多。
倒不是平安州有多大的能量———再大也就是一个州,人数钱财都摆在那里,平安州节度使就是豁出命去屯兵积粮,也不可能比皇上一年屯得多。
造反要的就是个措手不及,打朝廷一个出其不意,现在朝廷是发了狠地剿你来了,三路大军加起来没有百万也得七八十万,平安州把所有男子都揪上前线也未见得能凑齐这些人,更别提还有从听说朝廷要来打仗,就拖家带口乌央乌央地往外跑的。
平安州倒是也有兵,毕竟暗搓搓准备了那么多年,但是朝廷也不是吃素的,这些年攒的税收,加上从冯家刮的银子、甄家抢的宝贝往里一投,三路大军是兵强马壮人精神,又有皇帝御驾亲征提升士气,到平安州一阵摧枯拉朽之后,也就真不剩什么了。
倒是边境的敌军听说西北军被调去平叛,一时间有些蠢蠢欲动,然后就被埋伏在边境的将领打了个没脾气,建宁卫和御林军倒是全体出动,但西北军还留了一半在边境,防的就是敌军这一手。
平叛之后,军队进驻平安州,皇上在平安州一口气待了半年。
京城有上皇坐镇,老爷子到了这个年纪,皇上也不担心他搞什么复辟,二度临朝什么的,宫里头有内卫有暗卫,倒也算得上稳固。
这半年里,平安州的吏治被狠狠地犁了一遍,在贾琏的指导下,平安州节度使那些明面的或隐藏的矿山,以及他背后开的产业是一个也没跑了,倒把平安州节度使在大牢里恨得牙痒痒。
他没告诉这小子这些事儿啊,贾琏是打哪儿知道的?
王熙凤拨着算盘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你王家的姑奶奶别的本事没有,就是管银钱往来上有点家学渊源,你小子栽得也不冤。
到了第二年秋天,圣驾终于回到了京城,开始论功行赏。
贾琏算是抄着了,按说他得在家守孝的,但鉴于当时朝廷了解平安州内情的没有比得过他的,皇上大笔一挥下旨夺情,文武百官没有一个敢说话的———贾琏是奉旨陪皇上平叛去了,你说他这夺情不对,是不是想帮着叛军啊?
既然已经夺情过,没道理打完仗再把人发回去守孝的,鉴于当时平安州的官吏,皇上多半也是信不过,干脆大笔一挥,点了贾琏接任平安州节度使,也算是全了王子腾一片栽培之心。
至于贾家,赏了点银子回去,却又准了贾母的坟茔按国公夫人的规格下葬———这就得修坟。
一来一去,贾家那点银子在手里打了个转,一个子儿也没剩下,倒是贾琏当上节度使之后,把自己手里的一点银子捎了回去,带来贾家新一轮纷争的同时,也总算让自家人过上了吃喝不愁的日子。
皇上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赐婚成亲,并大赦天下———除了甄应嘉这倒霉玩意儿。
按皇上的说法,这一年多的仗虽然该打,可是打仗总是劳民伤财的,如今天下太平了,得找个什么理由与民同乐。
想来想去,也没有比奉旨成亲更喜庆的事儿了,何况又是亲王娶妻,天子嫁女?
倒是上皇心思一动,暗地里找皇上商量起来———横竖都是办婚事,秦灾的事儿都办了,甄瑛也跟着办了呗?
老爷子和太后早就看好了人选,林琢玉年纪大,配秦灾正好,那不是还有个小妹子吗?
江南节度使现在还是林如海,将来正好把甄瑛派回去,有江南王之实,无江南王之势,对得起义忠亲王,又不委屈了甄瑛,有林如海看着,也不怕他会兴风作浪。
现在名义上的义忠亲王嗣子秦守人如其名,守皇陵呢,义忠亲王的身后事和身后名这下都有着落了。
而且,前后两任节度使是一家翁婿,自是一桩美谈。
再者,林如海无子,甄宝玉又姓甄,就算他生出姓甄的儿子来,只要皇上不再让此子做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