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9(1 / 2)

加入书签

手段。”

“太尉的意思是……”

“想在香烛上动手脚并不难,祭祀台在两谷间,起风下雨也不足为其,只是手段虽不高明,效果却非常显著。”

“我们该怎么做?”

“静观其变。”

有时候,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办法,可惜某人应该不懂。

随后三日,关于祭天大典一事的言论渐渐平息,赵佶也下令严禁文武百官对此妄加议论。

渐渐的,这件事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高俅继续称病不出,赵桓只差人送来几份上好的药材,连他几时能回朝都不曾有过询问。

高俅乐得自在,之前日夜操劳白了许多发丝,如今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好好修养,往后还不知道要如何焚膏继晷呢!

“哎!”

两个月的时间匆匆而逝……

窝居在太尉府的日子里清闲而惬意,高俅有那么一瞬间都想直接退休养老了,无奈天下未安,高俅终究放不下心来不管不顾。

高俅一边翻看着手里的账本,一边听着吴用的汇报。

“这雨已经下了有四五日了,似有无穷无尽之意。”

吴用也觉天黑的让人心烦,但他还是宽慰道:“俗语言春雨贵如油,太尉且宽心。”

高俅颔首,历史上的特大暴雨一般都发生在夏秋两季,想到这点后高俅暂且宽心。

可世间的事通常都是好的不灵坏的灵。

大雨连下七日后,朝廷急报。

“大雨冲毁了汴河的一个决口,所幸自蒙古返京的禁军及时护住汴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高俅呼吸粗重:“幸好,幸好。也幸好大雨不再继续。”

“太尉……”

“怎么了?还有其他事吗?”

“禀太尉,京东四路和淮南两路也多处受灾,涉及百姓数以万计。”

高俅稳住呼吸:“只要及时赈灾就不会有大祸乱,太子殿下是如何安排的?”

“太子殿下已经派宣抚使前往,只是……”

“只是如何?”

“太尉,平江府受大雨影响致使多处桥面坍塌,众多百姓…百姓……死于其中。”

高俅怒拍桌案:“受大雨影响?那汴京的桥怎么没塌!大名府的桥怎么没塌!应天府、江宁府的桥怎么没塌!”

“我看分明是有人偷工减料,中饱私囊!简直岂有此理!”

“太尉息怒!你的手……”

“无碍。”高俅随意将伤口缠住:“备马车,我要进宫。”

“是。”

半个时辰后

包括高俅在内的一众官员全部在此,赵桓的脸上也不复之前的风光。

“太师,依你看此事该当如何?”

高俅面无表情:“太子殿下觉得此事该如何做?”

“我已派遣宣抚使去往各地赈灾,至于平江府,本殿下认为当立刻拿下平江知府,桥面坍塌一事他难辞其咎!”

高俅微微摇头,赵桓的想法算不得错,可他终究是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罢了。

就在高俅欲开口时,一道声音吸引众人视线。

“官家到!”

“臣等见过官家,见过郓王,见过康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