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3(1 / 2)

加入书签

盘头,反而似中原人一样束发带冠,看上去有古稀之年。

李冰在脑子里飞快过了一下,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连忙快步走到老者身前行礼道,“蜀郡李冰,见过先生。”不论他是否信奉儒家之学,面对当世大儒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

老者挣脱自己学生搀扶的手,刻板的对李冰回礼,他的自我介绍也印证了李冰的猜测,“老夫荀氏名况,不才被学生们尊一声荀卿。”然后又向李冰介绍了一下跟着自己的学生们。

顾衍等众人互相见礼后,才引人进入临潼里中。

说实话,当他接到武关发来的信件时他也是震惊的。怎么也没想到,昌文君竟然在被幽禁前还将受战乱影响,在兰陵山里隐居受他庇佑的荀子送了出来。

第92章

荀子和他的学生带着有昌文君印的手信来到武关被秦军守卫拦下,在那里暂住了些时日,同时写了信到咸阳。顾衍收到守卫的报告和荀子的信才知道荀子在兰陵的时候就已经感染了血吸虫病,前年昌文君派巫医到各地宣传‘神药’的时候帮他治好了病,两人也因此有了书信往来。

这此是昌文君估摸着自己可能要受些皮肉之苦,担心楚地又要陷入战火,无人关照荀子,所以在实施计划前就安排人带荀子离开兰陵,长途跋涉到秦国来投奔顾衍。在昌文君心里,顾衍肯定能安顿好这位当世大儒。

顾衍温和的给李冰解释前因后果,然后说,“荀子年事已高,这里风景秀丽气候适宜,所以我就让其在这里修养。只是要多加打扰郡守了。”

李冰连忙摆手,“无事无事,能与大儒共居乃冰之幸。”

两人在前面给众人带路,荀子住着拐杖慢悠悠的跟在顾衍后面。他多年前游历过秦国,那时的秦王还是秦昭襄王,如今多年过去秦王也换了三任了。他曾于函谷关口道,“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现在算起来秦国已经尽出七代明君,先前的话也有了印证,天理在秦。

只是命数到了,不代表秦之治可长久。毕竟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1),可如今自己前面的青年却是君子之风慨然于世,透过他就能看到如今的秦王定然是颇有王者之风。

他本以为七代后秦便无人可用,可一路行来所见所闻只能让他再感慨一声,“凤子归秦,实乃秦之幸。”

当三人坐定后,顾衍亲自为荀子奉茶被他推脱再三后才接下。

“王上倾慕荀子之才,早想召您来秦教导大秦儿郎,只是闻您年事已高兼之从楚到秦实在路途遥远,这才作罢。没想到天命庇佑,还是让您来了我大秦。”顾衍笑眯眯的说,“此次听闻某要护送您来临潼,特命人备齐一应生活器物,若是还有什么需要的也可找这儿的里正。”

荀子点点头,没有说话,显然也习惯了各国君主的礼遇。

“某听闻您进来在著书立说,正巧咸阳太学也安排各科博士们写书以供学子研读”顾衍接着说,“某想请荀子在秦编书,能使秦之学子拜读一番。”费劲把荀子安顿在秦国,不就是为了能拿到第一手资料吗?若是这位大儒只在临潼闭门写书,不和外人来往,他们不就看不到他的成果了?

荀子这才抬眼看了看正坐的秦丞相,平和的说,“秦向来以法治国,如今丞相愿以儒治?”

顾衍轻轻摇摇头,“荀子何出此言?我大秦包容百家之言论,于国有利者用之无利者不用便是,哪有什么单用一家之言的道理。王上贤德准百家在秦传道授业,儒家自然也可。”用什么治,可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