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6(1 / 2)

加入书签

旧进入县级为官外,也可以选择升入太学。

反正太学第一批学生还没入学,最终解释权还在他和嬴政手里。

“寡人见这些条例全为读书、科研而设,官吏之学反而较少。”嬴政边翻计划书,边说,“长此以往,这太学生不知政务可如何是好啊?”他虽然喜欢独断专行,可这也不代表他真的能把控所有的事情。看到顾衍这本完全偏向学术的培养方案,他实在为大秦未来的官员质量感到担忧。

顾衍淡淡的笑了笑,他知道嬴政有这方面的担忧。“王上,您在读书的时候不也没用学过怎样为政吗?”

“在臣看来,为官只是是一种技能,与匠人、疾医、商贾并无不同,重要的是心。”顾衍用手敲了敲身前的案几,轻声道,“臣曾于乡野听闻农人口口相传的一句话,‘汝之过,我之死,辈辈不相见,生死在汝手’。说的便是一位官员的小失误,就会直接导致百姓们死亡。王上也知道,决策有的时候不是深思熟虑的,而是一瞬间的直觉。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官员们能决定这一瞬间的品质。这些看似与为官无关的事情,往往才是决定他们决策的关键。”

嬴政接话,“以诗书养其心,以儒定其德,让他们自觉地成为我大秦基石。而良善的品德也会让他们爱护百姓,使百姓安分守己,不思反抗”显然,他的思考方式和顾衍不一样。顾衍处处考虑百姓,而他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让大秦传万万代。

只是,道不同,相为谋。他希望借助顾衍的能力来匠秦国推向顶峰,顾衍希望能以他之名尽为民之事,而这在两人之间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种关乎三观的问题从来都是各说各的,一旦说完两人就会很有默契的转移话题。

于是顾衍笑了笑,转而和嬴政商讨着太学的其他事项。

“报。”

正说着,外面的的侍从忽然传军情进来,见有人在王殿,侍从立刻停住要说的话。嬴政一挥手,让他不必避人直说。

侍从这才沉声道,“函谷关来报,赵、楚、魏、燕、韩五国有联军向我方向攻来。”其实六国的联军正在调兵,还没有到函谷关,这个情报是那些剧团传回来的。侍从知道王上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这个情报组织的存在,于是自作主张改了情报来源。

嬴政轻笑了一下,立刻站起来,“召杨端和!”然后回身将顾衍拉起来,高兴的说,“寡人正愁着没有进攻燕国的借口,这不是正巧送上门了。”秦国是无事都生非的国家,更不要说有现成的理由了。燕国这次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会和这些秦国的手下败将联合,找秦国的麻烦。

顾衍抿了抿嘴,“五国联军虽然势重,但各怀鬼胎,其心不齐。王上若是意图在楚,可使蒙毅带兵自楚原路返回,按既定攻韩计划进行。而杨端和带兵出函谷关,迎战敌军,待蒙毅自韩回秦时就与杨端和前后夹击,一举歼灭敌军。”他飞快的分析如此大量的调兵需要利用多少粮草人手。

十万金便是秦国今年三分之一的税收,已经换成粮草让蒙毅和王翦带去楚地了。他为作战准备了二十万金,如果再带兵出战的话,剩下的十万金恐怕不够。他想了想,对嬴政说,“原本的计划是带兵攻楚,不成则攻韩。而如今敌军来犯,粮草减半恐怕不能抵啊。”

“先生不是想推广豆油?”嬴政抬手点了点挂在墙上的地图,在燕国转了又转才对顾衍说,“军中用饭有油,将士们就不需要耗费两斗粮了(1)。此次作战不需要远离秦国,正好可以在军中试用先生的想法。”

其实,现在推广什么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军中推行。因为男女老少到了合适的年龄都需要参军,在军中学到的知识也会被他们用在生活中。这也是顾衍想在军队里推行豆油这种有些消耗劳动力,但对健康很有帮助的食物的原因。但嬴政一直以为保证军士们的健康和战斗力,不能随意改变军粮为由拒绝他。

现在是看在粮食不太够用的份上,才松口使用豆制品。毕竟今年因为受灾,其他粮食减产只有豆子们存活了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