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7(1 / 2)

加入书签

天了,天天都被一群官吏堵在衙门里头,排着队的见,他们估摸着是想见您的,一直问呢。四爷说您晕船,咱随驾的太医吩咐要在屋子里歇着,一直挡着呢。”

胤礽点点头:“这样很好,先不叫他们知道,等到了北塘才让他们过来。”

德柱应下了。

他们又再次登船,这回旅途就短了,程婉蕴只觉着自己刚坐下吃了点糕子就要下船了。

她下船时向岸边眺望。

北塘炮台北临渤海,蜿蜒的海岸线上候鸟成群,海面开阔宁静,远处两座炮台连成的要塞像横刀立马的沉默将士,静静地耸立着,静静地守卫着家国与山河。

第83章 讽刺

在康熙年间, 北塘炮台共有南北两座,都是明朝建造。程婉蕴记忆中的北塘炮台实际上沿海岸线由北到南一共有五座,另外三座康熙年间还没建起来, 是清末才加建的。

这地方是天津最早的一个炮台, 后世更为闻名的大沽口炮台如今还未建起。因此北塘孤独地扼守着津门海防要塞,已有百年。大清入关后,天下太平, 康熙朝国力强盛,零星海寇并不足以为虑,北塘炮台作为一个“内河海口”, 位置处在渤海湾的怀抱里,水师提督便更看重登州和山海关炮台,这俩地儿一个靠近李朝鲜,一个延伸在渤海湾口,都是被邻国重点打秋风的地方,因此北塘这年久失修的炮台也就只派了一个百户、一个把总领兵看守。

而且由于北塘地势较高, 明代建造时将炮台建得台高五丈,登台眺望时烟波无际, 芦苇丛生, 风光秀美, 康熙两次南巡路过时都将这地儿当做了一个登临览胜的游玩之地。

所以胤礽听说是北塘竟然蒙受海寇侵袭还是很惊讶的。

第七回的梦太短,也就看了眼折子的功夫,他不由在想, 那些海寇是怎么躲过登州炮台直扑北塘的, 登州那儿可是有一个千总统兵防守。

而且就算那海寇来得人多势大, 设计绕过了登州扑向北塘,那北塘炮台上也有百户和上百兵丁, 双垒持钥,在明代都能死死抗住倭寇侵袭祸乱,怎的到了大清就剩那顾敏叡一家死战?其他人去了哪儿?为何水师提督没有派援军?

胤礽实在没能想明白,这一切疑虑或许都得在到达北塘后才能解开。

程婉蕴却是知道其中的猫腻的。

这里得先区分下海寇与倭寇的区别,海寇大多是破产穷人在海上以劫掠为生,也就是俗称的海盗,所以哪儿的人都有,有周边小国,也有咱们自己活不下去的人。而倭寇就是倭寇,就来自那一串小岛组成的国家。到了大清,相比之下,倭寇已很不成气候了,不像前明倭寇祸乱尤烈(明朝后期的倭寇很多是破产的沿海明人组成的海盗,为了活命才伪装倭寇在海上劫掠或与倭寇勾结,主要代表便有王直、徐海等。)

大清入关后,不提顺治,康熙登基后便采取休养生息与缓和矛盾的政策,而且大清初期是有点气运在身上的,首先小冰河期过了,气候转暖,天灾频率明显下降,其次红薯、土豆等高产物逐渐被人们大面积种植与食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