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9(1 / 2)

加入书签

一个重要的课题,运气真是不错。

因为历史原因,花国的工业革命起步得比较晚。

导致一些关键的技术,落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

不要说是资源匮乏的七十年代,哪怕是再过三十年,市场上国产车还是竞争不过进口车。

花国在柴油发动机的研发上面,倒是做得不错,但是在汽油发动机上面,就是逊色多了。

国内大部分发动机的研发,更多的集中在模仿,而不是创新上面。

为什么造不出来?

因为制作工艺和硬件设施不达标,而这两点往往还是互通的。

霓虹的发动机,运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能够通过特殊的机器让发动机各个零件直接结合得更加紧密。

咱们一旦拆了之后,就不可能恢复原样,也无法研究出参考的数值。

硬件设施就更让人伤心了,高端的发动机模型浇灌机械。

别的国家可不会白白送我们,我们自己又研发不出来。

花国的山寨能力为什么这么强?

还不是被硬生生逼出来的吗?

技术被封锁,物品花钱也买不到。

咱们的科学家啥都没有,只能硬着头皮上,逼着自己走出一条道路来。

看着两个头发花白的院士,退休之后还在为发动机的事情操心,江澜主动分担了更多的实验任务。

实验结果自然是非常喜人的,在江澜的参与之下,很多参数都被修正了。

研发进度跟坐了火箭一样提升,很快就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半年之后,第一台花国全程自主研发的汽车发动机在清大实验室诞生。

判定一款发动机的水平,一般从几个维度入手,比如功率、扭矩、油耗、排放、可靠性等。

这款高压直喷发动机数据很硬气,最大功率135kW,最大扭矩300N·m,发动机热效率40%,数据吊打市面上所有的汽车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的水平,即使放到40年后,也是顶尖的,更不要说科技水平很一般的七零年代了。

虽说汽车是民用科技发明,但是其吸金能力是非常可观的。

眼下国家百废待兴,搞发展搞建设到处都需要花钱,贸易逆差远远大于贸易顺差。

每一个能赚外汇的机会,国家都非常的重视,也非常的支持。

新型发动机的产生的第一时间,官方领导就安排了工作人员来查看情况,并且记录了相关的数据。

刘教授提前跟江澜打了招呼,告诉他这次实验的专利,估计会被国家收购。

但是一次性给的钱不会太多,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教授说的不多,显然不是按国内的生产水平来评估的,而是对标了国外的专利费用。

大家都知道汽车是个烧钱又赚钱的玩意儿,而发动机又是整台汽车最精华的部分,几乎决定了车辆的性能。

江澜作为本次实验贡献最大的一个人,如果他把专利技术卖给A国,至少能赚取8位数的专利费。

而在花国这个专利费就真不好说了,至少8位数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国家现在困难,这些钱要拿去搞生产建设。

钱不钱的江澜从来不在乎,他不差这点东西。

国家最困难的时候,都有无数爱国科学家不顾一切回国来建设国家。

而江澜如今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如果还只盯着一点金钱上的蝇头小利,那未免格局太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