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1(1 / 2)

加入书签

起:“多谢大人提点,在下今日受教,没齿难忘。”

要教小的,先教会大的。

孟苍舒非常满意看着自己的“教育”成功,露出了含蓄又欣慰的笑容。

第46章

教育在孟苍舒看来绝不是一件春风化雨的事。

教育是人与他人和自己的战争、是支配的对抗、是未来的豪赌、是功利和自我内心的平衡, 是命运的机遇兼代价。

作为上一世的专业“受教育者”,孟苍舒在教育主要发生地学校待了一辈子,对教育的了解可能超乎绝大多数人,于是当他手上拥有教育的权力后, 做得第一件事不是反思, 而是怎么将经验转化, 然后完成一次大家都受益教学布策。

首先就是校舍。

郡内人手不足,孟苍舒先以自愿为前提, 表示如果主动参加兴建郡学之人,那他的孩子与孙子两辈学龄儿童,都可以免费入学读书。

于是萧玉吉震惊的发现, 郡内人手似乎还挺多的,郡府衙门旁的郡学选址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很多人委婉表示,自己还没成亲,但先来打好提前量行不行。

这些人大多是青郡军解甲归田的将士。

青郡曾是鸿儒辈出的地方,用庞绪的话说,就连他这种给人看草仓的臭丘八, 都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大名,都是因为私学遍地的缘故。私学的老师倒不见得多高明, 可基本的《孝经》与开蒙之书都能讲上几章。乡下地方不求孩子能进入太学或者读书读出明堂, 但如果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才真是让家里双亲抬不起头。

故而青郡出身的这些行伍之人也大多重视孩童的教育。有些人因这次机缘, 解甲归田后和本地的一些寡妇本着两两自愿的原则由庞绪牵线成了新家庭,分了地, 建起屋子院子,这样一来自然更愿意为长远打算。

许多良慈郡襄宁城本地人因冬天过得衣食尚足, 虽观望着,不知是否要来,却也架不住每日城中热火朝天忙活的感染,也忙完自己的事偶尔帮把手,孟苍舒说了,但凡扛过一次梁木背过一块砖石,都可以找顾廉登记在册,享受此等优待。

本来良慈郡这个情况,指望大家自己拿粮食供养孩子上学就不实际,现下各处确认,难道家里不缺?但凡孩子便是刚刚总角,都得帮忙家里忙些较轻的活计。

孟苍舒主打一个对人性的了解,他提出,郡学可以管饭,非常实际的解决了儿童也占一份家中口粮吃一份饭的问题,这样如果不需要额外缴纳禄米入郡学,那孩子送去了就是白赚,谁也不是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至于粮食,良慈郡因抓了三个反贼,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冬日过去后,虽然芦菔都吃了个一干二净,但原本郡南抢种的麦子马上进入收获,可谓是前后相接,全无空档。

连承明公主都忍不住当面夸赞道:“孟刺史做事走一步时就已怀了后十步的打算,真是我所不及。”

“其实只是未雨绸缪,要是只养活自己一个,当然不用如此,良慈郡往后还要有千千万万人在这里生活,他们的明日可得仔细上心。”孟苍舒望着已经初具雏形的郡学,心中也颇有豪情万丈之感。

萧玉吉今日是来查看的,顺便给郡学送些木料。她弟弟是圣旨里名义上的负责人,她也必须亲自监督。这些木料她对外说是用王府私帑购置,其实是父皇给他们姐弟二人存在灵武郡的一份物资,这时候不拿来显惠表恩,更待何时?

奇怪的是,孟苍舒从不问这些优质木头的来历,但凡给他什么,他都是笑呵呵的拍手道:“真的么?那太好了!”然后尽数收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