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0(2 / 2)

加入书签

所以,如果是在那个年代,去病也应当正和他们一样,在“校园”中享受着世间最美好的一切,在大人、父辈祖父辈等人、以及国家的庇护中,肆意欢笑,无忧无虑。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要为了家国大义、为了驱除外贼,而把自己的性命都悬挂在刀口上,时刻准备着青山埋骨、马革裹尸——甚至在最后,二十余岁便早早夭逝。

去病他,也只是个孩子啊。

一个……本该像李晓诗他们一样的孩子。

卫青望着天幕,听下方的少年人们齐齐鼓掌,声如雷鸣,又看身边霍去病呆呆痴望的模样,心底的酸涩再也压不住,缓缓弥散开来。

那才是一个好的朝廷、一个好的国家,应该给予子民的生活。

但那真的太远了。

现在……只要他多努力,早些打击匈奴,就能让去病少涉险吧?

卫青低下头,继续洗马。

贞观年间。

君臣都在观天台上坐着,他们在算,算一个“学堂”便有此等规模,那更上一级的县、再往上的州府、乃至整个国家,又会有多少学堂、多少学子?

算不出。

那个数字简直难以想象。

秦。

这里也是君臣在一起看天幕,看完了这个动员讲话,又见学生们整齐有序地排队往停车的地方走,有人忍不住感叹:“难怪后世那般繁华……”

人多,读书的人也多,那懂知识的人就多。

等这些人学成、长成,进入国家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做官还是种地经商,那都会带给那个领域不一样的血液,说不得就会带去新的发展……

说到底,人还是重中之重啊!

放在大秦,有些城整个城这个年纪的少年人们加起来,也不见得能比李晓诗他们这一个“学堂”的人要多——他们这可还都是正在学习的人!

仅就这一个学堂,能给国家输送多少人才,都简直难以想象。

好羡慕,好羡慕。

李晓诗没在上边待多久,见下方邻班的人队形已经开始移动,她就也溜了下去,回到了自己班级的队伍中,往车的方向走去。

李晓诗他们学校班级都设置得不大,四十个人的标准班,一个班一辆车的话肯定是不行的,车很大,塞不满,学校的方案是一个半班坐一辆,加两个半各出的一位带队老师,剩下半班和另一个老师塞去跟另外的班级,最后没地儿塞的就只能跟老师大部队“拼车”了。

李晓诗他们班还算幸运,虽然没整体在一辆车上,但好歹也是半个班的人一起,没去跟老师拼。

人多事儿就多,日上三竿,车队终于缓缓驶离了学校大门,正式踏上了东行南下之路。

车内起先热闹了一小阵,学生们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和同学一起出远门,又没家长跟着,一时都兴奋不已。再加上还有外班人在这里,因为座位什么的也闹闹哄哄了好一阵。

李晓诗就趁着大家都热闹,自己安安静静抱着包坐在靠窗的位置,跟直播间的观众们悄悄讲话。

不过等大巴驶上高速,学生们闹过去之后,高挂的太阳洒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