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6(1 / 2)

加入书签

压了这么多年的汉家百姓终于也找到了机会,对这些恶人张开了獠牙——百姓们组成的义军,如星星之火,转瞬就掀起了燎原大火,而且有越烧越烈的趋势。义军们在金军腹地横冲直撞,把这么多年的怒火都发泄了出来。”

“而辛弃疾,这一年正二十二岁。”她道,“二十二岁的辛弃疾鲜衣怒马,他有祖父辛赞多年的谋划,又有自身的才能,振臂一呼,就轻轻松松拉起了一支两千多人的义军队伍。他带着这支队伍投靠了当时相对最大的义军势力、十万人数的耿京阵营。读过书、有文化的辛弃疾在耿京阵营中掌管着文书工作,而即便如此,他也在不断地为耿京招揽贤才,抓紧一切机会壮大着义军的实力,为了之后给金人带来致命的打击。”

“但现实最先带来的,是给辛弃疾的打击——他为耿京招揽来的义端和尚,不仅投奔了金人,还偷走了耿京的印信。这义端和尚是辛弃疾的旧相识,印信也是辛弃疾保管的,耿京大怒,当时就要杀了辛弃疾。这事确实是辛弃疾的失察,他难辞其咎,但这不代表辛弃疾就甘心这样。所以,他向耿京承诺,给他二天时间,他一定会把义端和尚的脑袋和印信带回来,耿京答应了。”

辛弃疾眸光闪了闪,一丝怀念涌上。

是啊……他是这样做的。

耿京不是个坏人,也很欣赏他的。不然,哪里会这样就答应了?换个人来,总该担心这是不是辛弃疾想要逃命而编出来的谎话。

原来,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啊。

李晓诗还在说:“一腔怒火的辛弃疾当时就提起长槊,上马离去,他要去追义端和尚。”

“这中原的地貌形势,有谁能比辛弃疾熟的?更何况他虽然担任文书工作,但这不能改变他是个勇武难当将才的事实。辛弃疾自小学的就是战场杀人术,他会读书,不代表他只会读书——很快,辛弃疾就追上了义端和尚。义端和尚临死前悔恨万分,他说:辛弃疾是人中青兕,力能杀人,悔不该背信弃义。但一切都晚了,辛弃疾如约把人头和印信带给了耿京。”

“如此文武全才,是世之英杰!”

李世民赞道。

二十多岁,又能读书考科举,还能记下山川地势图,更可以言出必诺,是大人才啊!

他的那位、孙女——太平的评价没有错。

祖上在汉唐也做过官?那要不要去查查看呢?

正当大家为辛弃疾“快意恩仇”、对背叛者毫不留情的潇洒而感慨时,李晓诗话锋一转。

“后来,南下的金国完颜亮,因为种种原因,性情越发暴虐,被自己的属下杀死了,金军内部兵变,打宋也打不下,后方还有义军等人在给他们找麻烦,金国一时大乱。”

赵匡胤眼一亮:“这是机会!”

但随即,他就想到了什么,有点尴尬地闭上了嘴。

机会有什么用?

皇帝可是赵构啊。

果不其然,李晓诗道:“于是宋金议和了。”

赵构,还是那个赵构。

那个除了自己,谁也对不起的赵构。!

第135章 第一百三十五课

听到这次的“议和”,没有任何人觉得奇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