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0(1 / 2)

加入书签

被贺兰进明支援救下的张巡此刻看着天幕,看着天幕上太原城那一幕幕熟悉的画面,泪流满面。

李晓诗:“潼关陷落,西北军彻底被堵死,无法救援开封,金人合兵,把开封城团团围住、围死了。”

天幕上,宋朝皇宫中,赵桓终于第一次开始后悔。

后悔把太原给了金。

后悔没有听从种师道的建议。

——在收到金人南下的消息时,种师道曾建议皇帝,要么上下齐心严阵以待、力抗金人;要么让皇帝迁往长安、暂避金人锋芒。

可皇帝他只想着证明自己,并没有采纳建议,且执意召种师道速速回京。

种师道恨铁不成钢,急火攻心,无奈病死。

赵桓悔啊。

但他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什么也改变不了。

画面上,赵桓依旧日日会登上城楼和军民一起吃最普通的粮食,依旧会日日亲临鼓舞士气,但他却改变不了朝中越来越大的声音。

之前被压下去的主和派,声音一日比一日大。

“女真人不就是要钱吗?给他们!”

“投降求和才是上策啊陛下!”

“金人来势凶猛,我们怎么可能打得过呢,如果不投降,等他们打进来……”

“这怎么能打赢,会激怒对方的!”

“……”

尉迟敬德啐出一口:“这种要是放在军队里,就该拉去砍了——!”

大敌当前,还要在这里动摇军心,就是该死。

该死吗?

该死。但死了吗?

没有。

赵匡胤闭了闭眼,一种难以言喻的苦涩之感逐渐在心上蔓延开来,缓缓吐出几个字,艰难、沙哑:“……不杀,言官。”

不知道是说给谁听,也可能只是说给他自己听。

是,这是他自己定下的政策。

多可笑啊。

自己定下的政策,后代不仅仅没有违背,而且履行落实的一代比一代好,但结果呢?

结果是自食恶果。

李晓诗道:“宋朝初期定下的不杀言官的政策,在这种时候依然有效。加上皇帝也从来不限制官员们发表意见,于是随着情况越发艰难,朝中主和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压都压不住,搅得人心惶惶,完全没有了正常情况下大敌当前时该有的团结一心——而且文官嘴巴多厉害呀,当时的朝廷上下,被越来越多他们的声音占据,大家似乎都真的认为,投降是最为合适的选择、最好的结果。”

赵桓无疑是不想降的。

一开始就说了,他想证明自己,想让朝廷大臣们认可他、而不是那个关键时候逃跑禅位的爹,他还想建功立业、守住江山,让祖宗们也认可他。

所以画面之上显示出的,是他每天每天都在催促。

在催促,在疑问:西北的大军被堵住,过不来,那南方各地的呢?为什么还不来开封勤王保驾?

“唉。”李晓诗摇头,“开封是注定等不到这些勤王军的。因为在开战前,那些南边的各路军队,就已经接到了来自朝中、受到宋钦宗重用的主和派官员们的命令——命令他们不许前进,留守当地。”

“这是这些官员们假借皇帝名义发出的命令,他们担心勤王军的到来会激怒金人、会影响和谈的顺利,会让金人觉得、宋没有诚意。”

张飞一拳砸到案桌上,怒道:“这是想叛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