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1(1 / 2)

加入书签

后北的方针,但南方统一后,北方的北汉却没办法,于是赵匡胤把全部的心神都放在了北伐北汉上。但,他的太子之位一直是空缺的。”

“这两者看似没有联系是不是?可在赵光义和皇后以及朝堂上下人心都正因为太子之位浮动的时候、赵匡胤的全部身心都放在了攻打北汉的事情上——这样的前提下,两件事就有关联了。”

赵匡胤挥开太医,让人下去休息,然后才专注地看着面前的小天幕,只用余光扫了一下面色紧绷的赵光义。

他有预感,快来了。

“公元976年十一月十三日,夜,开封下起了大雪。在这个大雪纷纷的夜晚,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在宫中单独对饮,所有的宫人和婢女都被屏退,左右只有他们两个人。在此期间,窗户上烛火映出了他们的影子,有两人推搡交谈的行迹、赵光义时而离开席位,又时而接近,还有赵匡胤拿玉斧杵地的声音,两人一直喝到半夜。三更的时候,赵光义离开了宫殿,当天晚上,赵匡胤就暴毙离世了——这是当时流传很广的、据说是从守夜的宫人中流传出的,真假难辨,但是从北宋起就一直有这个说法,也就是我们后世说的、烛影斧声的典故。”

听到这儿L,赵匡胤觉得浑身血液都凝了一瞬。

这“典故”是什么意思?

这不就是在暗示他、他是赵光义杀的么?

他一直以来身体都很好,怎么会有突然的“暴毙”?是,他是一直喜欢喝酒,但是如果连喝酒都不能管住自己,还算什么人呢?所以他对喝酒一向还算是有节制的啊——

他面容铁青转向身边的赵光义。

赵光义更是直接呆住了。

……啊?

不是,等等,他为什么要上赶着进宫来?

最近不是在跟兄长闹不愉快吗,他还来干嘛啊!

而且这算什么典故啊!

李晓诗:这不算么,那我再说一个!

“因为赵匡胤去世得太急、太突然,他根本没有任何传位诏书或意愿留下,所以,在发现赵匡胤暴毙后,皇后连忙派宦官出宫去通知赵德芳进宫来,但这位宦官却去了赵光义府上——后来赵光义入宫,皇后见到来的是他,心知大势已去,于是只能乖乖喊‘官家’了。这里要说的是,宋朝的皇帝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平易近人、和大臣们亲近,所以臣子们都是称呼皇帝为官家的,很少有陛下之类的。”

“很快,赵光义就即位了。在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甚至端出一份据说是他们的母亲、老太后死前让赵匡胤立下的盟约,也就是我们的另一个也能算是‘典故’的吧,叫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的内容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为了防止皇帝过小导致臣子篡位的情况出现,赵匡胤会把位置传给弟弟。”

小个屁!

狗屁胡扯的赵光义,给自己拉的遮羞布罢了!

为了让自己的继位看起来更合理呗。

明代的一些读书人对此直接骂出了声。

关于宋的史书,从来没记载过赵匡胤身体有什么问题,连病都少生,他俩的娘死的时候赵匡胤明显还能活很多岁,就说正儿L八经赵匡胤死了的时候也才五十,他儿L子都一十多了——这还小?

而且要真的是按照传弟的方式,那难道不应该是传给赵光义,赵光义死了之后再传给赵廷美?赵廷美之后又继续传给赵匡胤的儿L子赵德昭呗!这才能算完整的,凭什么金匮之盟只说给赵光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