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8(1 / 2)

加入书签

露出来啊,不要面子的?

观众们咋舌:好家伙,真能说啊。

明明是担心部下篡权,担心部下觊觎自己的位置,偏偏要说是部下的部下觊觎他们的位置,能当皇帝的果然都不是一般人,真是厚脸皮啊!

李晓诗:“众将士们这回都知道赵匡胤是什么意思了,担心他下令杀死自己,也知道自己被猜忌了,就让赵匡胤给他们指条活路。赵匡胤就说,年纪大了,就该回家置办家产,享清福了呀。所以第二天这些将军们都称病辞职、把手里的兵权交出来了。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赵匡胤:好了,别的老赵怕是没人支持了。

别朝开篇都是激动的,怎么到他这里就听得这么……

怪憋屈的。!

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课

杯酒释兵权,听着潇洒帅气,实际上也跟“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种悲凉的词语是一个道理。

但在场的观众们、除了那些真正被“释兵权”的、以及两宋时期对此事带来后续无奈又慨然的将军们,其他人对此暂时还真没什么觉得是什么罪大恶极到难以理解的事情。

毕竟最近几节课的影响在那里放着——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又到五代十国的这段“人间地狱”简直就是血的教训。

正是因为有那么多对武力盲目推崇的人、用武力把礼教和该有的人伦等这些生而为人绝不该抛弃的东西都踩在了脚底,碾落成泥,这才引出一串又一串的悲剧,酿成了五代十国这样一个论起人和人的相处关系那几乎跟原始社会没什么差别、处处无生骨的可憎时期。

所以,大多数观众都很能够感同身受地共情到处于宋初时大家对这种“武力至上”的恨和厌恶,也就更能理解赵匡胤对“武将叛乱”这件事本身的忌惮。

也又所以,在听到“杯酒释兵权”之后,即便看出来了这是明摆着的“过河拆桥”之举,大家也都难得宽容大度地选择暂且忽视这点做法的瑕疵。

能先把江山安稳下来,能让国家慢慢变好,那……咳,就算是有点问题,也不是不能原谅一下。

用李晓诗的话来说,估计是得了“武将ptsd”了吧。

毕竟老赵自己也是武将兵变上位。在那个时期,那种权利模式之下,武将夺权就是这么容易。

自己淋过雨,就知道要去怎么拆后人的伞了。

有点觉得赵匡胤这样做是在过河拆桥的观众们不住地安慰自己:能理解……能理解。

唉,先看看他们宋朝后边是怎么做的吧。

只要别矫枉过正……

不说武将的权利能和唐中晚期一样大,能回到之前那些时候也可以,那种平衡的状态——

就都还好说。

李晓诗:“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甚至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所以在一统的同时,首先就是接触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把军队控制在了自己的手里——除了我们说的这个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还在许多方面做了许多的措施。”

“中央上,他兵变时所担任的职位、殿前都点检一职被直接废除,原本的禁军被拆成好多个部分,分归不同的小头目管理,这些将领官职的级别和地位都比较低,极大程度限制了禁军对中央的威胁;他还控制了对军队的调动,使得禁军以及朝廷其他将领有握兵的权利却没有发兵的权利、并且这些小将领会被经常调换,定期换防、定期换岗,不仅隔断军队和地方的联系,连带出兵打仗时,军队的将领也不能带自己练出来的兵,而是要去带别人练出来的兵,使得将不识兵、兵不识将。”

宋前的各朝代观众们:……

啊?

等等,刚刚是不是听错什么了?

怎么好像听到说将带兵都不能带自己的兵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