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9(2 / 2)
她礼貌的措辞,写了好几封邮件,询问筛掉自己的理由,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哪怕是一句“抱歉”都没有。
几经波折后,她决定前往纽约读大学。
在与一位善良的教授闲聊时,才从对方口中得知,有些学校就是非常看重“学生们的多元文化属性比例”。简而言之:白人要尽量挑选可以给学校捐款、资助学校研究项目的家庭背景;亚裔面孔的人不能超过15%;非裔要尽可能多;最次也要多挑西裔。
她终于知道了这个让自己愤怒的真相。
可无论如何,一切已经无济于事。
她只能向前看。
她以为这件事只是孤例,后来步入社会,才意识到这是常态。
她因此换过无数次工作,因祸得福变得善于社交,也善于辨识雇主或同事的本性究竟如何。
但有一个她无法否认的事实:因为与之类似的情况反复发生,她本来极力劝说自己向前看的决心也逐渐土崩瓦解。
她心底的怨愤逐渐累计,以至于碰到与其相关的事情都会显得相当敏感。
她决定让自己换个环境,排遣掉心底的怨愤后再继续工作。
在她返回学校准备再拿一个管理学位的时候,却被一个带着保镖的富三代年轻人盯上了。
亚裔。她想。但是个混血。从眼睛里藏着的那抹蓝色能看得出来。
有钱到已经不在乎钱,既张扬又亲切。
有多张面孔:面对下属,面对导师,面对他喜欢的教授,面对他感兴趣的同学,面对他有意结交的其他人,面对同样来自富有家庭的同辈……等等,都会露出完全不同的面孔。
说“被盯上了”并不是准确的用词,也不是褒义。而是介于贬义和中性之间。
对方的确会在巧遇时冲她露出微笑并点头,在她离开时依旧能感觉到如有实质的视线,像细针一样刺着她的后背。
她一度以为对方是来找自己的麻烦的,后来才知道对方只是在观察自己。
对方在暗中观察了足够长的时间后,才选择让她觉得最舒适的方式,主动与自己结交。
“我需要一个HR助理。”
对方使用了中文,说话方式介于少年和成人之间的,显得相当自信,甚至有些装模作样。
“我觉得你是最适合的人选。”
助理?她当时觉得自己简直被侮辱了,当然准备拒绝。没想到对方却告诉她需管理最少三百个人,所有的人均来自全世界各地,说着不同的语言,并且以后还会继续增加。
“我需要的不止是一个善于管理的人,”对方说,“还需要一个懂得愤怒和憎恨是感觉什么的人。我相信你就是这样的人。”
被拆穿的感觉让她恐惧,同时也不自觉感到跃跃欲试。
“你给我的名字很奇怪。我根本搜不出你的社交账号。”
在得到了对方根本不用社交软件的回答后,她很惊讶,而后选择了提问。
“我能好奇一下你究竟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为什么要避开社交网络?”
“两种。”对方回答,“合法但赚钱的工作。未必合法但你肯定会有兴趣的工作。网络上的保密性比你想象得要弱。”
奇怪的回答让她越发好奇,也越发无法下定决心。
“我近期需要集中精力拿到这个学位,暂时无暇工作。”
在她选择了这个委婉的拒绝方式后,却得到了一个让她下定决心接受对方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