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3(2 / 2)

加入书签

其实偶尔也可以这么喊。对方的剧烈抵触似乎有一个先决条件,例如一旦涉及谢藤自己的事的时候。

“嗯?”闻哲催促,“说话。我耐心有限。”

“妈妈和外婆私下都喜欢叫我休。大家也是。大家都是。”谢藤放松自己,等待对方松开手,便靠向了对方,“太过熟悉了。”

闻哲没有料到对方会忽然松口,默了半秒后才接道:“你的母亲,或者是外祖母,是不是因为飞机失事……?”

谢藤沉默。

“或者,”闻哲说,“你的家人,你周围的人,以及其他的人,都发生了意外事故?”

谢藤再度沉默。

谢藤之所以沉默,是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固执地沉默下去,别人就拿他毫无办法。

但。

他忘了闻哲不是“别人”。

“我认识一个人。”

猝不及防地出现了一个小故事。

是关于人的故事。

那是闻哲第一次接触那种特殊的人。

“那个人就像你一样特殊。”闻哲说,“可跟你相比,他又不算特殊了。”

第159章 苟且-4(中)

就像在“蘑菇塔”那些柔软的“云朵”上,闻哲给谢藤讲过的那个关于素冠荷鼎的故事。没有开头的铺垫,也没有结尾的收束。

可又不像。

这个故事更为突然,也更加短暂。

像没有被提前观测到轨迹的流星,在弦月装点的暗色夜幕中,沿着大气层燃烧出耀眼的尾光。

那是闻哲第一次直接接触类似谢藤这样的人。是他最早的“调查对象”。也是他第一个“案子”,他的第一个“被调查对象”。

跟训练相比,简直比他想象得要容易太多,甚至可以称之为:简单。

但也远比他想象中要难太多了,因为人本身就是一种变数。

看资料的时候,他认为那个人的家庭结构非常单一,只有父母和一个小他十岁的弟弟,是典型努力且上进的中产阶层,应该不难接近。

事实也的确如此。

可接近往往只需要一刹那的有机可乘,驻留在其身边则需要在漫长的时间里不出现任何言行破绽。

“他十七岁的生日那天,跟家里人一起去滑雪庆贺。”

他七岁的弟弟对滑雪并不陌生,甚至比作为哥哥的他滑得还好一些。

“只是他们没有发现俩兄弟所选的那条雪道恰好在维护,而维护的指示牌却被前一晚的暴风雪掩埋了。”

谁都没看见危险警告标识,结果自然显而易见。

“他的父母当时正在隔壁的另一条雪道。等他们赶到的时候,看到的是毫发无伤的大儿子,七岁的小儿子却已经停止了呼吸。”

他们理所当然地把一切都归咎于他。

“他们的家庭关系从此变得紧张压抑,再到后来无时无刻都充斥着暴力……”

后来就是能猜得到结局的老套发展了。

父亲酗酒失业,母亲念幼子成狂。

他们彻底不再把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要么漠不关心,要么动辄打骂。

“过了一年,他凭借自己的本事拿到奖学金,进入名牌大学就读,从此不再与家人有所瓜葛。”

闻哲选择“扮演”的就是弟弟的角色——尽管他没有说出来,可谢藤已经揣度到了。

他当然不会直接去喊“哥哥”,因为那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