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1(2 / 2)
怀安反问:“哪条律法规定散官不可以上书言事了?”
“那倒没有。”参议打量眼前的小孩,小小年纪有了官身,必然是父荫的结果,不知是哪位要员的孩子,也不管好,放任他跑到通政司来胡闹。
于是堆起一脸笑容:“乖,这里不是小孩过家家的地方,出门右拐有家蜜饯铺,你去那儿买好吃的去。”
怀安凶巴巴的:“通政司只管收发奏疏送到司礼监,你管我多大岁数!再这样搪塞推脱,我现在就参你一本!”
“嘿,”那参议哼一声,“算我多管闲事。”
他本也是好心,怕谁家小孩子闯祸来着。
一大箱奏疏送往司礼监,除了特大事件,按例是到不了皇帝案头的,毕竟每天成百上千本奏疏,皇帝就算长出三头六臂也看不完。
这时就是轮到内阁发挥作用了,内阁的阁员们会对这些奏疏进行“票拟”,然后分轻重缓急呈送御揽,最终由司礼监“批红”,再送回通政司,分发到有司衙门执行。
看到怀安的奏疏时,袁阁老都乐了,拿到首辅的值房给郑迁看。
郑迁看着那歪歪扭扭的字,拼了半辈子修为才忍住笑,叫来通政司的门生询问情况。
那门生一通阴阳怪气:“人家说了,不给他呈送奏疏,就要参我们一本,凶着呢。”
郑迁啼笑皆非,打发他去忙。
沈聿恰好来内阁送经筵讲官的名单,被老师拉着围观他儿子的大作。
“嘶——”他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这孩子玩的真是越来越大了。
袁阁老问他:“这么大的事,你真不知道?”
沈聿面带惭愧:“下官近来忙的头顶倒悬,确实疏于管教了。”
郑迁也问:“他说的这个红薯,可是你去年跟我提过的吕宋国宝?”
沈聿道:“正是。”
郑迁正色点头,拿起奏疏进宫面圣。
孩子是小孩子,事却是大事。每亩八石产量的粮食,关乎兆亿生民,郑阁老焉能不心动。只是他为人保守,希望能徐徐图之,至少将红薯交由户部研究几年,再行推广不迟。
皇帝似乎早有准备似的据理力争。这个千疮百孔的朝廷已经等不及温药滋补了,必须要尽快将红薯推及各省。
郑迁刚要反驳。
皇帝打断道:“元辅,朕知道,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耕种红薯,各省气候、土质各不相同,所以要提前在各地屯田试种,再决定是否推向民间。”
好坏全由皇帝一个人说了,郑迁也不太好再驳他的面子,只好应下,回内阁票拟。
君臣的第一次交锋,皇帝险胜。
怀安从御座后面出来,满脸胜利的笑容,皇帝举起手来与他击掌。
这是他刚跟两个孩子学会的奇怪礼仪。
沈聿回到家,怀安正在院子里抽陀螺,见到老爹撒腿就跑。
沈聿一把薅住了他:“跑什么?”
怀安赔笑道:“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我看是精力过剩吧。”沈聿道。
“爹,天上有头猪!”怀安一指天空,从老爹手里溜走。
……
四月底,郊外繁花似锦。
怀安乘马车来到雀儿山,此时麦子已经收割完毕,满山都是耕种红薯的村民。
国朝的百姓大多保守,尤其是对于赖以生存的土地,新作物从引进到广泛种植往往需要几十上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