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4(1 / 2)

加入书签

,还有一个逃亡海上的鲁王,这不重要,永历皇帝才是当时所公认的正统。】

永历皇帝的出场果然令人大失所望。

“不出意料,果然是个草包!”

“怎么又是内斗?南宋好歹有本钱斗,南明哪来那么多本钱让他们折腾!”

“又开始了,又开始了。”

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中,永历皇帝为大家奉上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面对清军的大举攻伐,刚继位的永历皇帝效仿宋高宗赵构,展开一场千里大逃亡,一路跑一路失土,简直不堪入目。】

【屡战屡败,失地失民的永历政权,本已是岌岌可危,清廷却突然送上了一波反向助攻——永历二年,不满清廷待遇的降将李成栋、王得仁与金声恒突然反水,发动起义,叛清归明,迎奉永历皇帝为主。】

【人在家中坐的永乐皇帝稀里糊涂收复了一片河山。换个有能力的君主或是团结的朝廷,必能抓住机会扩大优势。永历朝廷却是给他们机会都不中用,一堆乱七八糟的操作下来,白白浪费了大好机会。昔日追随清军大杀特杀的李成栋三人,换了个阵营却被清军大杀特杀,纷纷兵败身死。不久前才收复的大片江山,再度易主!】

【如此危局中,南明朝廷依旧沉浸于内斗不可自拔,永历皇帝更是只知逃跑,对百姓不管不顾,本可继续坚守的城池他也不做丝毫部署。有志之士纷纷失望不已。李来亨甚至干脆带领忠贞营离开,与民间义军队伍组成“夔东十三家”,独自抗清。】

【人心离散、风雨飘摇之际,以孙可望为首的大西军为永历皇帝送上了惊喜——】

【此时,距离张献忠身死已经过去三年。孙可望四兄弟早已率领大西军残部成功入主云南,在当地扎下根来,踏踏实实种田。这一种就一发不可收拾,孙可望那非同凡响的内政天赋顿时大放光彩。不到三年,就将云南之地经营得风生水起。】

【——他废除大西国号,许诺“共扶明后,恢复江山”;又重整制度,涤清史治,“重廉吏,除贪酷”;还“立登闻鼓,凡政有不便于民,许地方头人赴诉,立即除之;有可以便于民者,立即行之”;并采用营庄制,降低百姓负担的同时又为军队争取到了足够的军饷……在孙可望的悉心经营下,云南第一年秋收就“倍于曩昔”,次年更是“大熟,百姓丰足”,第三年,云南已是“大有年,兵民安乐如初”。而经营民生的同时,军事方面他也没落下,不知不觉,便已养出十万雄军!】

【放眼天下,清军之外,谁堪匹敌?】

对南明朝廷的批评,大家已经说腻了,话题偏移:“永历皇帝还是有点东西的。”

“至少运气比前几任好多了啊!”

先是李成栋三人主动归明,又有大西军这个强援送上门。说到大西军,孙可望在云南耕耘数年的成果简直令人刮目相看。

一介流寇,竟然还有这样的本领。岂不是让那些尸位素餐的朝廷官员无颜见人?

当水镜之中孙可望的使者传信而来,更是令人惊诧:永历皇帝这运气逆天了?

“送上门的强援还能让他跑了?”汉高祖刘邦语气肯定,“区区一个王号而已。”

然而永历皇帝似乎不这么想——

【永历三年,永历朝廷危在旦夕之际,坐拥云南、手握雄军的孙可望派遣使者,联明抗清,唯一的请求不过是“秦王”的封号。南明朝廷却争执不休,迟迟不决。】

亮堂堂的水镜中映出一方混乱的朝堂。只见永历皇帝缩在位置上一言不发,而朝臣们吵作一团,不断有人站出来大声反对,甚至弹劾那些赞同封秦王的大臣。:

“可望贼也,不可以封。劾畏知为贼游说,请收之!”

“可望名虽向正,事非革心,朝廷毋为所愚!”

“滇与忠贞皆国仇也,厥罪滔天。公大臣,偏欲与此辈交结,何意?”

——大西军与大顺军与我们皆有国仇,罪恶滔天,身为大臣与之交结是什么意思?

好家伙,好家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