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0(1 / 2)

加入书签

告退后,私下向二凤皇帝讨一张手书:“只恐陛下来日慈父心肠大发,又忘了此言,不如白纸黑字写下来。”

这话也就大舅子能说,皇帝想了想,还真对自己不太放心,写了张手信给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愉快收起来。

有了这封圣笔亲书,他就放心了。甭管以后青雀是‘病了’还是‘痛了’‘悔了’的,都别想着借此回京。

**

这一年的四月底,圣驾再次从长安城搬移到了九成宫。

经过一番大伤元气的太子废立,其实今年二凤皇帝原没有心情折腾去行宫的。

但孙思邈和尚药局的共同意见,就是让二凤皇帝远离太极宫这处低洼闷热潮湿之地,去九成宫避暑,以安龙体。

要是只有尚药局建议也罢了—

—太医署和尚药局每年的意见都是建议皇帝要养生、少动情绪,少劳碌,二凤皇帝有时候都怀疑他们在甩锅——拿出一堆做不到的要求,若是他身体不好,就好推说是他没做到大夫的嘱咐。

尤其是那条少劳,他如何能做到呢?

不过短短数十日内,处置谋反,废嫡长子的太子位,贬了嫡次子出京,立了嫡幼子为储君——这一番对国本的大改,哪怕是向来对自己的判断力很有信心的二凤皇帝,也不禁有些沉郁犹豫了。

这两月来,除了要承受作为父亲的锥心之痛外,他还要强撑着料理政务,确实不适颇多。屡召尚药局开药,两位御奉也有些惶恐,也曾推出尚在京中的孙神医,禀奏皇帝请孙神医进宫请脉。

二凤皇帝本不欲派人出去特意接孙思邈入宫。

免得在此新立太子的时节,让朝臣们以为他身体有什么大不好,再起心思波澜。

不想,倒是雉奴悄默声把孙神医请了来了。

只看这孩子的贴心,皇帝都觉得自己好了一半。

看看孙思邈举步入殿,步履不但扎实,甚至还有些壮年人行走的矫健之感,想想传说中孙神医的年纪——二凤皇帝是真的慕了。

甚至破天荒问起孙思邈《千金方》中的炼丹一事,半戏言半好奇道:“难道世上真有不老仙丹吗?”

孙思邈并不畏惧天颜,很诚恳对皇帝道:“若是陛下能舍了国事,如草民一般逍遥山野,习得静心吐纳强身之法,必能将养的比现在强许多。”说着指着自己的白发:“若真有不老之药,草民也不至于许多年前就须发皆白,面生皱纹。”

二凤皇帝摇头而笑。

逍遥山野?那他便不是李世民了。

或许是年纪渐大的缘故,原本他从来很少怀缅旧事,这两年却总是难免回忆少时。

据说他小时候,曾有一个拜谒高祖的书生,见了他就夸赞道是贵子,说他将来必能济世安民。

所以他才有了这个名字。

李世民。

济世安民,终生所愿。

他跟着父亲打下天下,虽是第二位皇帝,实也为开国之主。过去这些年,早先从于戎旅,征战天下,这十多年又治理国家、开疆扩土——也很自傲于此,他做到了很多帝王几世都做不到的事儿。

作为皇帝,若是舍国家臣民于不顾,只图自身,活得长有什么用?

因此还对孙思邈笑道:“果如神医之言,弃繁碌朝政,归身安养,只图自身,朕岂不成了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早些年也曾英明神武,创下梁国基业,但后来沉湎于僧法,自己都出家为僧,还得朝臣们拿钱去赎他,哪怕社稷丘墟、国家危亡都顾不上了。

他绝不愿意做此辈。

于是二凤皇帝不再纠结,只是让孙神医请脉,然后给他开些调节症候,缓解不适的方子。

后又请孙思邈与他一起往九成宫去避暑:“难得神医今年肯留在京城,京中暑热,不如同往九成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