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2(1 / 2)
后,如许多只认可赵武灵王的人才一样,庞煖也离开了赵国朝堂,隐居民间。
原本庞煖隐居楚国,现在已经回到了邯郸。虽然庞煖已经年近八十,也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但他有不少兵家著作,只从著作上来看,他是一位能领兵的人才。
现在赵王无将可用,不如试试这位老将。
赵王偃虽对这位年近八十的老人很没有信心,但他也只能病急乱投医,召见庞煖。
庞煖精神矍铄,舌绽莲花,立刻就获得了赵王偃的好感。
于是赵王偃拜庞煖为将,迎击燕国。
凑巧的是,庞煖和剧辛年轻时是一对好友,曾同在赵武灵王麾下为官。
剧辛被燕昭王的求贤令吸引,去了燕昭王麾下为官,燕昭王去世后被冷藏至今;庞煖在赵武灵王死后离开赵国,也隐居至今。
他们都是青年时成名,之后便沉寂至今,到了白发苍苍时被君王看重,拜为大将,率兵出征。
魏无忌也得到了燕国军队压境的消息。
他本就能征善战,个人脾性品格也颇受边疆将士喜爱,还有李牧书信作为媒介,很快就取代了雁门三郡原本李家的地位,将赵国边军如臂使指。
得知赵国危险后,魏无忌认为自己已经是赵将,虽然赵王没有发诏令让他救援,他也应该做好准备,于是整备军队,随时准备救援邯郸。
当庞煖领兵出发的时候,魏无忌让门客留守雁门郡,亲自率领三千精兵,无诏离开了雁门郡。
这支庞煖和剧辛都不知道的奇兵,提前为燕赵战争划下了句号。
燕国背盟,也给楚国造成了影响。
楚国的和谈迟迟没有结果,不是楚国对战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而是出兵“帮助”楚国和谈的魏国、韩国、燕国、赵国、齐国五国要从这场和谈中谋取利益,楚国没有和他们谈拢。
燕国和赵国在燕王喜派剧辛出兵时,便放弃了商谈,匆匆回国,担心被对方袭击。
剩下的魏国、韩国和齐国见己方势力减弱,秦国的信平君廉颇还时不时来瞅一瞅他们在干什么,便也不敢再耗下去,匆匆拿了些钱财奴仆当好处,也撤兵了。
楚国僵持许久的和谈终于结束。
和谈约定,双方以高邮湖到巢湖(后世名称)一线为边界,分南北楚。景昭二族以及所有支持者去往南楚,南楚就相当于他们的新封地了。
不过景昭二族不可称王,而是称南楚君,名义上仍旧是楚王的封君。南楚国是楚国的附属国。将来楚国出兵,南楚君也得协同出兵。
楚国迁都之后,现在核心地带都在淮水岸边。南楚国划分出后,南边与南秦比邻,受李牧兵锋威胁;西临大别山,受王翦兵锋威胁。楚王划分南楚国,便是让南楚国成为抵御李牧和王翦的屏障。
楚国叛军在楚王拜项燕为将后,战事失利较多,势力比较微弱,只能无奈接受了这个提议。
但他们要求,借项燕为将,将秦人从长江北岸驱逐。
楚王同意了南楚国的要求,将项燕借给南楚国,任南楚国大将军,率领南楚国的军队进攻秦国趁乱在长江北岸占据的城池。
待南楚国出兵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四月了。
朱襄在广陵城周围种下的水稻已经快丰收,桑基鱼塘模式也已经初见成效。
郑国确实不愧是以郑国渠青史留名的水利专家。他听闻“桑基鱼塘”之后,立刻就将鱼塘纳入他的水利渠道网络中,给广陵城打造了一片灌溉、养鱼、泄洪的水利渠道网络。
而且他的成本管理也十分到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