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1 / 2)

加入书签

松一块吃饭,高长松给推脱了,说要回家同高香兰她们一起吃。

他三言两语说明自己的来意,不过就是请于四娘帮忙关注着,若谁家有人愿意来他家做长工,便带给他,于四娘一听还传授制豆腐的技巧,当即便呼,跟高长松说这做豆腐的法子本该是一家里传下去的,哪有到处教人的说法。

高长松苦笑道:“嫂子你看我家这样,哪来的人。”

于四娘想想也是,若是地主之家,此时或许能去人牙子那看看可否买健奴,可他们这地偏僻,又不是大唐,发卖自己的成年男子太少,多是些孤苦伶仃的孩童,这些孩子都是被买走当作家奴调教的,他们也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哪里能搞这一出,而且看高十二郎如此迫切,恐怕是立刻要人上手的,这不只能从乡里找人了?

她盘算后豁然开朗,也明了高长松的意思,忙说:“就包在我身上。”

高长松听后松口气,于四娘在村内妇人中算八面玲珑的那个,再加上她是于家村嫁来的,还连通俩村落,论招人,找她比找其他人有效多了。

得于四娘的应许后,高长松又收拾收拾往家走了。

*

高长松走后,于四娘跟高澈凑在一起嘀嘀咕咕讨论,主要是于四娘说,高澈在听。

于四娘将高老庄上的人口于于家村的都数了一遍,此外还有附近另一村落的,竟然盘出不少人。

不是每家都养得起那么多孩子的,很多人家的小孩像一连串的地瓜,一生生五六个,好不容易拉扯长大却发现他们没出路,若说当自耕农,就分那点土地,养活自己都很勉强,若说送给别人家养或者发卖,好像也没到那地步。

且这些人跟富农不同,是不在意从农籍改成商籍的,只要让他们挣到钱能养活自己,做什么都行,怕是只有有钱人家才在意科举名额。

她絮絮叨叨:“甭说其他的,我本家婶母家就有一孩子,此时十四五岁,生得还挺健壮,能让他学这手艺,哪怕是倒贴钱也是要他来的。”

又说:“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年纪吃得多,高十二郎这人你我都清楚,是个厚道的,到时候我同婶母说说,那一日三斗粟米的工钱就不要了,只要包饭就行,平日里让那小子手脚勤快点,多帮人家跑跑腿。”

高澈小鸡啄米点头:“是极是极。”

……

回家后又忙着做晚食,这大热天的,高香兰跟李铁牛在一起忙活,豆腐的做法等她都尽数学了,算账技巧也随着时间越发纯熟,高长松除了教她阿拉伯数字,连乘法等都一并教了,这不比打算盘方便?

话虽如此,他还是给高香兰买了小算盘,这年头常用的记账方式也得精通,你看她打算盘的样子,真像个女账房先生。

高玉兰跟高翠兰往往是一块绑定的,总有人要带奶娃娃啊,正好高玉兰是的文静的,你给她本书,她能蹲在那念一天,此时天又热,也乐得在家。

至于最小的高翠兰,她是真的见风长,吃得又好,生得很结实,她像小尾巴,总是跌跌撞撞跟在高长松身后跑,几乎能看见她身上的小狗耳朵,高长松一开始看她跑还抖豁,后来看她跑得挺顺就随她去了。

高长松:挺好的、挺好的。

他觉着是放养的大家长,但这三苗苗长得都不错。

李铁牛都是跟他们一块吃的,毕竟他算是高十二郎家的长工,晚上回来时,累到形容枯槁的李三郎带了一尾白鱼,是高长松托他买的,晚上要做鱼羹。

白鱼是唐代分布比较广,也人工养殖的鱼类,隋朝起百姓开始人工养殖淡水鱼,白鱼就是第一批,李三郎问高长松是否做鱼脍,高长松给义正词严地拒了。

鱼脍在现代有别个的名字,你叫刺身也行,洋派点便称作“撒西米”,唐人也爱吃这玩意,把鱼片切成生鱼片吃了。

倒不是说高长松不爱生吃,只是他想,这未来都有寄生虫之困扰,吃三文鱼还分食用等级,没理由古代就能全吃生的,若是吃出个问题来就完了,高翠兰她们还小,饮食上一定要精细。

于是就做了鱼羹。

虽说在大夏天吃着,热上加热,也没别的办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