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0(1 / 2)
的自觉,
刘别得却不以为然。
她十五岁及笄后就嫁入了邓家,作为邓太后一手安排的联姻,其他姐妹们犹豫甚至避之不及时, 她主动站出来答应,让老刘家松口气之余,也赢得邓家的尊重。哪怕刘枯退位后,她从舞阴长公主变 成了舞阴那主,邓家待她依然如故。
这次女帝选拔宗室子女时,刘别得和她的夫君邓一起参加,只是邓褒在两轮过后就主动退出, 刘别得却一路晋级,成为最先入朝观政的宗室子女之一。
她最出挑的,不是书法也不是背诵典籍的记性,而是速度。
别人抄一篇经史典故的时候,她能抄完三篇。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她边听边记,几乎能完全同 步记录。
到后来被推荐去旁听朝议,刘别得能现场边听边记还整理出朝臣们上奏讨论的重点内容,一退朝 就能提交给女帝一份完整清晰的朝议记录。
在后世或许只是个速记员的工作,可在这个时代,繁复拗口的经文和奏折内容,里面包括大量信息,并不是简单听一遍就能明白,更不用说还能根据朝议内容找出相应资料,这份心思放在刘邓两家 这些宗室子女中,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独一份。
邓绥和班昭后来还曾经问过刘别得,如何练出这种本事。
这可不是一句天赋就能概括的才能,无论从同步记录到整理资料,出具报告,肯定都是经过无数 次练习才能成就的技能。
刘别得轻描淡写地答道:“臣幼时在族学读书,全靠代写功课赚点零花钱。”
邓绥恍然大悟,对这孩子也愈发心疼。
她从成为太后执掌政权以来,就在宗室和勋贵世家中力推男女同上学堂,刘别得算是第一批受惠 者,也正是在这里,她崭露头角,才有了与邓褒联姻的机会。
大多数宗室子女,其实在学堂读书并不用心。
那时皇帝自己就有几个儿子,皇后年轻貌美还不善妒,对于宗室子女十分宽厚,按照惯例,除了 袭爵的宗室子之外,其他的兄弟顶多能分一份家产,挂个黄门的官职,除非特别出色的,都很难在朝 堂之上争取到一席之位。
分封出去的诸侯王室子孙,虽然逐辈降等,可都能领到一份足够吃喝的俸禄,在没有什么其他上 升途径的情况下,大部分宗室子都是得过且过寻欢作乐为主,没几个肯用心读书学习的。
宗室女就更不用说。
学得好了,还容易被看上送去塞北和亲,多少公主和亲后都活不过几年,唯——个长寿的解忧公 主,还是嫁了两三代单于,年过七旬上书求落叶归根,回来没多久就过世,可见归国的执念之深。
所以在宗室学堂时,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好好读书,更不用说老实做功课。
刘别得那时亲娘早逝,嫡母虽不折腾庶女,也不在意她们过得好坏,按照太后要求直接将她们送 到京都上学,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吃住都在宫中,家中有补贴的还好,没有的就比较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