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07(1 / 2)

加入书签

烟也喝得有些迷醉,听到苏轼背诗就皱起脸,满是痛苦表情的用筷子敲小桌:“别念了!必背课文又多了一首你知道吗?这还是必考题。期中考,期末考,班上小考,就没有漏过你这句!”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苏轼乐呵呵,醉酒后脸颊上还有两团明显的红晕。②

姜烟撑着脑袋仔细听了会儿,满意的点头:“这首没学过!”

高兴完,又是一脸痛苦:“没学过的还有这么多?”

待这两人清醒,苏轼在杭州的两三年时间早已过去。

在任期间,苏轼也曾治理从唐朝李密时留下的六口井的水利问题,只是不等出结果,他又被调任密州,不过三年,再调任徐州。

姜烟穿着蓑衣,裤腿被拉得高高的,却仍旧是伸腿出去就踩了一脚黄泥。

跟着苏轼艰难的走在徐州城门附近。

她从前还不是那么了解父母官到底是什么意思。

跟着苏轼走的这几年算是清楚了。

父母官,那就是什么都得做。

就连这治水,也是父母官的职责。

他们才到徐州,不久就遇见了黄河水涨,洪水直接将徐州城给包围了。

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城中富户更是收拾家底打算逃出徐州。

“这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冲入城内,一旦洪水入城,那城中百姓损失怎么办?”

姜烟看着上涨的洪水,在这么下去,徐州城危。

他本就是受排挤才连着转了这么多地方也不曾回京师,如果徐州城再出事,以姜烟经历了这么多朝代的经验,就算不会论罪,这仕途也差不多到头了。

尽管知道苏轼会度过这次徐州洪水,姜烟看着身后一城百姓,再看前面穿着蓑衣的苏轼,同样是两脚黄泥,鬓边已经能看到若隐若现的银丝。

谁也没有姜烟可以这么直观的意识到,苏轼真的老了。

可他依然是当年杭州西湖上饮酒泛舟,念着“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苏子瞻。

“我前些日子便已经派人在城外修筑了长堤,城墙也做了加固……”苏轼望着外面翻滚着仿佛在时时叫嚣的洪水,语气坚定道:“吾在是,水绝不能败城。”③

说罢,毅然回城。

姜烟扶着城墙艰难的跟在苏轼身后,黄泥湿滑,走一步不仅要担心滑倒,还要小心黄泥里的小石块会不会划伤脚。

比起姜烟的艰难,前面的苏轼却走得异常坚定。

安抚城内百姓后,又组织城内善水性的百姓,划船出城在四处做小队救援。

不仅如此,苏轼又马不停蹄的前去寻找徐州禁军,要求禁军一同抗洪。

姜烟这一路跟着,因为系统的缘故,她并没有在洪灾中遇到任何危险。倒是苏轼那双脚,在水里泡得不成样子不说,还满是伤口。

军民一心的抗洪画面,如果不是这些人都穿着古代的衣服,划着小木船,姜烟几次都要以为是在看现代抗洪。

“先生,洪水还有多久才会退?”姜烟端来一杯热茶给苏轼,和他一起站在徐州军民一起挖出来的大堤上看外面的洪水。

这几十天来,苏轼就差没有在这大堤上搭个茅草屋了。

苏轼端着热茶,胡子拉碴,面容憔悴,可那双眼睛却带着璀璨的喜色:“快了!”

的确很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