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95(2 / 2)

加入书签

他脾气再好,性格再软,也不能在听见有人如此说他的时候还无动于衷。

“朕如何不好?”

赵恒第一次在姜烟面前展现出了怒气。

起身绕过面前的桌子,每走一步便厉声道:“朕继位后,免除之前拖欠的田赋,欠债被抓的那些也一并豁免,消除债务高达二百六十余万。百姓无不夸赞。”

“朕虚怀纳谏,严慎用法。在位期间,耕田扩增,引入新稻,产量丰富。民间繁荣,税收富足。这有不好?”

北宋经济繁荣,便是从赵恒手中起。

宋真宗在位期间,人口从他继位前的四百万户,到他去世,已经有八百六十余万户。

为了可以尽快救助受灾地区的民众,建立常平仓。

对百姓,宋真宗的确可以说得上是一位明君。

无论是在用法尺度,还是在引入新稻的这件事情上,也的确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

“澶渊之盟呢?”姜烟起身,也来了精神,直面赵恒:“宋军大胜,士气高涨,你却畏首畏尾。”

“辽军勇猛,那萧太后更是早有准备。姑娘就真以为打过去,一定能赢吗?”赵恒拍着一旁的桌子,低吼:“那是千载难逢的谈和机会。”

他不想打吗?

可伯父和爹都无法打下来的地方,他如何能?

辽军的威力,大宋难道还不清楚吗?

“辽军来犯,边境还在死守,你却已经想要南迁。如果不是寇准主战,杨嗣和杨延昭等将士力战,季延渥死守城池、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他们这些,只换来你的一句千载难逢?”姜烟的声音也不自觉大起来。

对面的赵恒连连冷笑,只偶尔会露出一点闪躲之色。

南迁的事情,他的确有愧。

可辽军来势汹汹,染指中原的野心谁人看不出来?

姜烟口中说得简单,赵恒却必须仔细估量。

“姜姑娘,那是打仗!血流成河的战争,不是你三言两语就能说尽的。”赵恒低声冷笑:“还是姑娘觉得,我就该让那些人继续拼命,去换一个未可知的结果?”

赵恒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的确,那场仗后来表明,萧太后本身就做了两手准备。能打,就一直打进去。不能,便想办法谈和。

宋朝虽是打胜的那方,可气势高涨的依然是辽军。

早在高粱河与雍熙两战,宋军面对大军来犯的气势犹在,可帝王面对辽国大军还有一战的心却随着赵炅的离世,也跟着一并没了。

姜烟点着头,也露出讥讽的笑。

澶渊之盟真的没错吗?

“岁币呢?”姜烟反倒是不生气了。

没看赵恒自己都引以为傲吗?

大宋是她的历史,却不是她的国。

崽卖爷田不心疼。

赵恒都不心疼,姜烟这个外人激动什么?

她坐在一旁,甚至学着之前在现代的时候,晏殊展示流程泡茶。

只是宋朝文人淑女都是规规矩矩的在桌前制茶,姜烟直接把茶盏抱在怀里慢慢弄。

“岁币把大宋包装成了一只肥羊。而你在澶渊之盟后并没有趁着你口中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发展,反倒是沉湎在假象的和平里。”

姜烟的话,犹如一把把尖刀,稳准狠的扎在赵恒的心头。

“泰山封禅,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