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4(1 / 2)

加入书签

真正被攻破过。

北部传回来的战报里, 破城遍地尸山、血流成河,就连守城将的一家、三岁大的小儿头颅都被蛮族悬于城墙暴晒……

朝中上下无不为此愤怒, 皇帝更是气得郁结病重, 当场要求整军北上。

但是对于出征一事,朝中却分为两派、争吵剧烈。

以沈太师为首的南地世家更倾向于议和, 他们不支持发兵北部, 想要平稳度过此事。而北地则更有意应战, 他们常年受蛮族侵扰,对蛮族恨之入骨, 请战誓要将蛮族杀出大齐。

这一吵,世家就开始对立起来。朝堂文臣多出自南地世家, 他们把持着各部, 在沈太师的带领下格外的团结。他们与皇帝对抗,粮草不动、压着大军迟迟不发兵。皇帝没办法,只能调动北边的一些将领,支援护城。

大齐皇帝有心要当个盛世明君,但他被世家牵制,数十年郁郁不得志。不过他是个能沉得住气的帝王,懂得隐忍和退让,一直没有与世家有过冲突。

如今因为蛮族入侵一事, 皇帝与南地一党彻底撕破脸决裂。皇帝觉得此事事关国本, 借‘病重’的理由, 停朝暗中与主战世家联络, 最终他们决定孤注一掷, 撇开南地世家秘密出征,大军先动,以民意裹挟、向南地世家施压。

战场瞬息万变,朝堂还未就出兵一事商量出结果,沈太师派出的‘议和’主将才刚刚出发四天,北部的第二封战报就已传来。

短短几日,北部边关又被下了一城。

而这时,沈太师也得知皇帝拉拢主战世家的消息。他们用大军来鼓动百姓,让百姓误以为朝廷有必胜之心、已出兵北部。百姓们纷纷声援、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着要将蛮族赶出大齐的事。

沈太师发现这一切时已经太晚,他在西南旱灾和蛮夷入侵两件事上来回奔波,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拉拢说服中立世家上。他没料到一向沉稳听话的皇帝会忽然破釜沉舟,冒巨大的危险、占据先机。

此时,原本已经被说服站队的中立世家迟疑了,而南地以沈太师马首是瞻,一切都是沈太师说了算。

沈太师当然可以继续强硬下去,但风险太大,他此举无疑是与动军的世家为敌,百姓也不会信服他。

北部生死忽然悬于沈太师一念之间,沈太师奔波数日、彻夜未眠,最终还是出面说服南地世家,为北部出兵增援。

而在南地世家看来,沈太师的选择无疑是背叛和软弱,但沈家是南地大族,有沈太师镇着,即便不满,他们也不敢多言。

做出这个决定后,沈太师当即病倒了。皇帝没有沉浸在斗赢沈太师的喜悦中,理智清醒地连下三道圣旨,给了太师府诸多赏赐,还特派御医、去给沈太师看病。

皇帝争了个好名声,不过沈太师看得出来,这就是一把软刀。皇帝越是隆重地赞赏他,闹得人尽皆知,百姓越会觉得他在此中有所阻碍,将他视为奸逆之臣。

沈凛骆看出了沈太师的力不从心,世家大族、最重声誉,太师府在此一事已经和皇帝闹掰,主战派的世家都将太师府视为眼中钉,中立世家揣测着沈太师的不足,南地也因为沈太师的决定而不满。

最终,为了平息外界对太师府的质疑,沈凛骆瞒着沈太师、请战北部。

当皇帝圣旨送到太师府的时候,沈夫人哭红眼睛,抓着沈凛骆的手臂、恨很打了他两下。

沈凛骆与沈凛骁不同,他向来听话懂事,沈夫人从没对他动过手。此番已经是气极了。

“谁让你去!哪里轮得到你去!骆儿、你是要娘的命啊!”沈夫人听旨后直接哭闹起来,完全不顾宣旨太监的存在。

太监见状不敢讨赏,直接溜回去向皇帝复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