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2(1 / 2)

加入书签

的对话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

艾尔海森接着说:“马尔茨认为,人类改变心理意象通常需要二十一天的时间。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采样实验,在结合了样本个体和实验内容的差异之后,最终得出结论,人类养成一个习惯的平均时长是六十六天。”

“所以呢?”我还是没理解。

“所以。”艾尔海森看着我,静静地问,“你和我,已经一起度过了多少个六十六天?”

以天数作为基本单位,再加以换算,未免太过烦冗。

我只知道,从我与艾尔海森相识开始,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九年。

十九轮春夏秋冬,已然足以让证梧木从一粒种子长成环抱粗的大小。

艾尔海森说:“对我而言,你的存在是一种习惯。”

我仔细思考一会儿,忽然较真似的发问:“既然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短短六十六天,那个对象又何必非我不可?这不也从侧面应证了人类喜新厌旧的合理性吗。”

艾尔海森沉默了两秒,回答:“我不喜欢做无意义的重复式劳动。”

我哑然。

艾尔海森的头发被忽如其来的晚风吹得有点儿乱,他的眼睑被几缕拂动的额发扎了几下,便垂下眼,任由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圈淡淡的阴影。

待这阵风好容易平息下去,艾尔海森开口说:“有你就够了,我没想过别人,也不可能那么闲。”

“……这样啊。”

我的语气平静,内心却非如此。

我再一次抬起头,在此刻辽远空漠的夜空之上,仿佛有金鱼花火正在升空,又陡然盛放。漫天星子火光。

直到脖颈处传来阵阵酸痛,我才轻叹口气,将目光转回艾尔海森身上,向他伸出手。

我说:“一起回去吧。”

眼前的场景与记忆闪回重叠。

他是那个端着书本坐在森林里的小小少年,遥远的夕阳里传来祖母归家的呼唤,于是我不情不愿地向他伸出自己挖完蘑菇后变得脏兮兮的小手。

与彼时不同的是,这一刻,艾尔海森伸手拉住了我。

“好。”他说。

第27章

“……加尔布雷思强调的是生产的先行性。与此相对的,他的批判对象是主张消费主权论的传统经济学家,即生产是为了满足消费欲求而诞生的这一观点。”

……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无数次强调的‘系统’一词至关重要,在他看来,生产和欲求应落在系统的层面上理解。”

“安妮塔教授,请问所谓的‘系统’究竟是什么?目前市面上的枫丹语翻译本都显得过于生硬,您认为须弥语中的‘系统’一词真的能够贴切鲍德里亚先生的本意吗?”

……

原本打算放堂的我被学生们接二连三的提问困在板书前,只得放下收拾整齐的课件,跟他们继续探讨起鲍德里亚来。

我并没有忘记今晚回家吃饭的约定,随着被迫拖堂的时间越来越长,我愈发担心早在家里做好饭菜的艾尔海森会因我的失约而黑脸生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