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3(1 / 2)

加入书签

工棚,两人跟打擂台似的:“新开设的水泥厂招工,月结一百钱,月底额外给一俸米!不需要有经验,有力气会干活就行!”

眼看着听到吆喝的流民都开始往水泥厂跑,招工匠的人急了:“我们每月也给一俸米!”

第三个招工棚,门面看起来颇为讲究,连搭建的木头都刷了红漆,牌匾龙飞凤舞的大字显得格外气派——“京城皇字号印刷厂”、“京城皇字号造纸坊”。

斗大两个“皇”字,一下就吸引了大量百姓的视线。

招人的小哥仰着下巴,举着喇叭懒洋洋道:“咱们皇字造纸坊和印刷厂,月结一百一十文,不光有一俸米,每天还有大白馒头。”

看着人群又跑了,其他两个招工棚听了,同时急眼:“你这人怎么这样!不厚道!有你这样抢人的吗?”

印刷厂的小哥得意地嘿嘿一笑:“咱老板说了,请工待遇得给够,大家有了盼头,干活才卖力,厂子不愁不赚钱。”

外头的百姓一阵哄笑,争先恐后挤着报名。

李长莫看着周围热闹的人群,忍不住会心一笑,望着不远处那座恢弘古老的城墙,他恍惚间想起,自燕然南下这些年,还是头一次看见,京城如此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繁华景象。

作者有话说:

李:陛下身边人才那么多,怎么不能多我一个!(咬手帕.jpg)

第61章 疯狂内卷的卡牌们

丰收的八月在一片农忙中过去, 转眼迎来了中秋节。

秋老虎的威力尚未过去,早晚的气温已经开始悄然消退。

通往京城的官道上,尘土漫天, 三三两两背着破布包袱的流民,杵着树枝削成的拐杖, 吃力地蹒跚行走,身上多是粗麻布的衣服用来蔽体,旧的看不出颜色。

条件好些的, 能有双打了补丁的旧布鞋,差些的穿着自家编制的粗硬的草鞋,更落魄的连鞋都没有, 就赤着脚走在满是泥沙和碎石的黄土路上。

李计也是其中之一, 他本是宁州临阳县人士,就在京州和宁州交界附近。

他的父亲在临阳县当地大姓李家当管事, 李计自己平日给李家当小厮跑腿, 也跟随李家老账房学算账,将来好接替账房的活计。

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比起那些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佃农和流民, 已经可以算是相当滋润了, 偶尔跟随家中少爷老爷去村里收租子时,还能仗着姓李狐假虎威一番。

别说当地的农人, 哪怕是县衙里的小吏,也能客客气气说上几句闲话。

可惜这样的好日子, 最近突然发生了始料未及的变化。

按照往年惯例, 每到秋收, 就会有许多人找上门, 给李家帮工做农事, 就算只给一口饭吃,都有人争着来巴结。

那些地里的佃农更是不敢怠慢,没日没夜干活,生怕晚了一步赶上天气不好,就要减收成,李家的佃租可不会因减收变少。

这次可倒好,几乎没人来求做工不说,就连佃农都不知不觉跑了不少。

眼看着田里一片片的麦子收不过来,李家不得不提高了几倍的工钱,才勉强招来几个村里游手好闲的家伙帮一帮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