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8(1 / 2)

加入书签

历史中的人们是怎么驯化植物的,只能用这个笨办法。

她闲暇无事时, 就去城东的集市教庶民们识字,偶尔会处理一些家长里短的琐碎事, 和居委会主任也没什么区别。

“今天学这个字,”她转身往土墙上刻下一个“夏”字,“这是我们的国号。”

鸣沙县内没有石板路,庶民们就随手掰一根小树枝, 在地上写写画画, 偶尔有讲究一点的人家,就拿出自家的筷子来写。

他们是买不起笔墨纸砚的,全县所有的纸张, 都存放在县衙内。

“我们都是大夏的子民。”魏琳瞥了一眼蹲在地上,和汉人们一起写字的牧民们。

汉人和异族人之间的摩擦一直存在,她邀请汉人帮她种植葡萄,又请牧民们来施肥, 王婉挑出几个学习进度比较快的牧民, 和汉人们一起到集市上上课, 两方人的关系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僵硬了。

偏见依然存在,但她相信,随着这份同窗之情的建立,汉人会放下自己的偏见,异族人也会打心底里接受自己是大夏子民。

伊利哈木还要去放牧,他的女儿和几个异族人蹲在一起,在地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这个字。

波斯猫看了她一眼,给她改了一笔:“这里的笔画,错了。”

他的汉话已经越来越好了。

魏琳欣慰地看着他们,颇有自家的白菜终于长成了的感觉。

“小县令,”有人举手问道,“听说要打仗了,是真的吗?”

魏琳的年纪比他们小了许多,庶民们虽然尊敬她,但也无法开口尊称和自家子侄一样的小郎君,刘大郎喊她“小县令”,渐渐地这个称呼就传开来了,鸣沙县的所有人都开始这样称呼她。

她回头看了那个老翁一眼,笑了笑:“就算是要打仗,也是在关外,和我们没什么关系。”

老翁没有被安慰到,他曾经有三个儿子,都死在了两年前。

这里有许多人和老翁一样,自己正值壮年的儿子被拉去了战场上,成为了烈士家属。

大夏会给他们发一笔抚恤金,但国库空虚,仅仅只能发出微薄的一点点钱粮,譬如这个老翁,六十多岁的年纪了,还要去给别人挑粪来养活自己。

王婉正是担心自己失去了县衙的工作,无法养活年幼的儿女,才会如此试探魏琳。

“我们的葡萄长得很好,”魏琳在其他人面前总是保持着自信的姿态,“等酿成葡萄酒,我们就能从中原那些贵族手里换到粮食,狠狠坑他们一笔!”

她的乐观感染了其他人,众人又轻松地笑了起来。

葡萄还未长成,魏琳依着酿酒师傅的要求,去找县里唯一一个木匠,制成了酿酒所需的工具。

酿酒师傅是北方汉人,为了省下粮食,朝廷暂时推出了限酒令,他凭着蔡卓的介绍,跟着商队一路来到了鸣沙县。

“俺没酿过葡萄酒嘞,不过俺来之前问了的,应该能成。”他搭着汗巾蹲在葡萄园里。

鸣沙县也太热了!

魏琳擦了擦头上的汗,认同地点点头。

葡萄成熟时间在八至十月,他们种下去的时间太晚,等到九月的末尾,这些圆珠才逐渐变成紫色。

魏琳尝试性地掰了一个下来,放进嘴里。

好酸!

她的整张脸都皱在了一起,扭曲得不成样子。

其实经过认真培育的葡萄,已经没有野生葡萄那么酸了,但她惯爱吃甜食,吃不来这种酸不溜秋的葡萄。

葡萄的酿造还需要糖分,鸣沙县里是没有多少糖的,魏琳思来想去,自己也没有多的人手能去购买白糖,只能求助于黄四娘。

黄四娘在这里等着黄家的族人运送粮草,在鸣沙县待了许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