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1 / 2)

加入书签

蔡卓看。

蔡卓到底没脸皮厚到能夸出口:“呃……”

魏琳摸摸鼻子,把临摹的字帖藏到身后。

她又问道:“蔡君近日还好吗?”

蔡卓摸摸她的头:“不必担心。”

他虽然当日被金吾卫带走,但在未定罪前,只是被关押了起来,并没有吃什么苦头。

吴康宁背后是襄阳吴氏,受到打点,也没受什么罪。

蔡卓又问起她对于明年二月省试的准备:“可有准备好行卷?”

魏琳不解:“什么?”

蔡卓在国子监改革了考试制度,使试卷糊名,但科举并没有受到影响,大夏的科考试卷仍然不糊名。

“赵公怎么什么都没跟你说。”蔡卓叹了口气。

魏琳歪了歪头,赵博士走的时候,她才刚刚开始学中经呢。

蔡卓和她说起行卷。

因为科举考试试卷不糊名,所有考生的信息都是公开的,所以考官在评定考生名次时,不仅要看考试的成绩,还要考察考生的才能。

怎么考察?便是通过行卷了。

考生会将自己的诗文编撰成卷,投于主考官,以便考官在阅卷的时候参考。

魏琳捂脸,这个她真没听说过啊!

赵务到长安赶考的时候,除了住宿的盘缠,浑身都掏不出几个子,没钱将自己的诗文制成卷轴,最后靠着真才实学中了进士吊车尾。

他不了解行卷,当然也不可能和魏琳说了。

“不过现在,整个长安怕是都知道魏小郎君了,”蔡卓又笑道,“你不用行卷,主考官也会知道你。”

旬报详细记载了解试舞弊一案的始末,魏琳已经算是长安城内的名人了。

此次省考是大夏开国以来第一次科举,朝廷上下都很重视,主考官由尚书左仆射房淮担任。

房府近日多了不少考生,门庭若市。

房淮端坐在案几前,面前有好几份卷轴。

他略过其他卷轴,径直拿起右边的第一份,对着身旁仆潼笑道:“竟是魏琅的。”

一同来的,还有蔡卓和姚博士的推荐信。

魏琳将自己的策论编撰成卷,主要是关于教化和农事的。

她想普及教育到庶民之间,降低文盲率,但现在的条件暂且做不到,所以只是将蔡卓在私学中实验的方法总结了一下。

主要侧重的还是第二篇策论的农桑之事。

魏琳看了不少农书,又带着实践小组去田间走动,想着改进农具。

她将曲辕犁的图纸附上,详细叙述了与直辕犁的对比中,曲辕犁的优点。

房淮以前去田间收过赋税,见识过农户干活的场景,对直辕犁有一些印象。

他将图纸举起来仔细观看,心里想到,如果这曲辕犁真的如魏小郎君所说,那对于农事是大功一件。

房淮听说了许多关于魏琳的传闻,当然不是那些过于离谱,说她长得鸢肩豺目,能止小儿夜啼一类的。

他的子侄也在国子监上学,和他说起魏琳,都是夸赞她的才名,又说因为是庶人子出身,能体恤民意,常常带着人出去帮助庶民。

房淮的脸色越来越认真严肃,看到最后,轻轻点了点头,点评道:“不错。”

仆潼帮他把这份卷轴小心地收了起来,他跟着房淮许多年,早已知晓主人家的性格。

如果房淮笑着,那说明他并没有认真看,但如果他严肃起来了,证明他对这件事是极其重视了。

行卷是为了给主考官参考,房淮看完魏琳的这份卷轴,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