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98(2 / 2)

加入书签

那,肯定不行,皇帝都走了,让他们留在应天,他们留在应天干什么?

不想走的人自不必说,麻利的想办法求着留下才是。

因而,这就有人到泰定帝面前小声提醒,北平苦寒之地,哪里及应天的繁华,再者,北平未经修缮,怎么能作为国都?

这事儿,那泰定帝就可以理所当然,理直气壮的告诉他们了,谁说的北平未经修缮?

好些人都傻了眼,听泰定帝话里的意思,北平怕是早就已经修起来了,如今怕是都已经修得七七八八,这才叫泰定帝打定主意且往北平去。

可是,朝廷有修北平的拨款吗?

没有的啊!

以前的时候,国库是朱元璋在管,以至于那钱怎么花,怎么用的,没有一个人知道。可是,可是现在不是户部在管,每一笔的支出在各部都是清清楚楚的,绝没有修建北平这一项支出。

那,修北平的钱是怎么来的?

很快,有人提醒,其实朱至一直以来都在修北平,朝中上下知道的人都不少。只不过大家都觉得,那不过是朱至想要修好一个北平,她镇守北平可以轻快些。

所以,就算朱至动了多年的工,连运河好像朱至都已经让人改了道。可愣是没有人想到朱至是在修国都。

因着修国都花的钱可不是少数,谁都不会觉得朱至有那本事以一己之力,无须国库支钱就做到这一点。

可就是那么一桩谁都觉得不可能的事,朱至偏就做了!而且做得那叫一个好。

要不是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妥当,泰定帝会让人迁都?

有些事大家各自心知肚明,之前没有说破,纯属因为时候不到。于好些人来说,迁都这个事真不算个事。

可对于私心太重的人而言,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国都所在,政治中心所在。

好好的应天作为国都,以至于南方士子倚着应天这个地方,自是在不断发扬壮大,朱元璋第一次召开科举,一开始所取进士皆出自于南方,那已经是最好的证明。不过朱元璋可不傻,立刻再针对北边的学子开了一场科举,以令天下知晓,大明的江山并不是半壁江山。

当然,这一切在南方学子们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不过,朱元璋反应如此迅速,让他们错过一场好戏,显然也让南方学子们颇为遗憾。

但这一切到泰定帝丢出迁都一事前,都算是让他们稍微能够接受的存在。

迁都啊,一但迁往北平,政治中心转移,日后还能是以他们南方学子为中心?

不,不可,万万不可。

以北平临于北元为由,请泰定帝以自身安危为重,依然有人绞尽脑汁想要让泰定帝改主意,万万不能迁都北平。

可惜,泰定帝心意已决。

所谓危险的北平,临于北元,他既为天子,更应该守国门,但若有事,行,他这个当皇帝的冲在最前面,他与天下人共守于国。

有了泰定帝以天子之身守国门这样的放话,谁还敢再拦着不让泰定帝迁都。

至此,都老老实实收拾起来。

可是,泰定帝通过这三年对朝中上下的臣子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谁要留下,谁要带走,他都有数。

迁都,不仅是迁都,更能顺势清了好些当官不作为的人。

一份留守应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