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8(1 / 2)

加入书签

且这宫中的规矩也是玄烨亲政之后才慢慢定下来的,早些年他们并没有汉人这么多的礼节。

“我年纪大了,懒得管你们的事儿,别一天到晚地瞎折腾自己。”太皇太后换了个姿势,苏麻喇在一旁搀扶着,“怎么?我说错了?”

“老祖宗心里跟镜儿似的,是我愚钝了,如今把话说开了,以后便好了。”皇太后说道,这宫中之事,哪里能瞒得过太皇太后,且不说太皇太后心智如何,且凭她历经三朝,这见识就无人能比。

“你也是糊涂,她一个妃嫔,你还退让,这年岁都让你活到狗肚子里去了。”太皇太后说道。

皇太后讪讪一笑,太皇太后私下说话都是如此犀利不讲情面,说话也不讲究文绉绉的,她早就习惯了,“还是老祖宗看得清楚,不过我倒不是为了她,而是为了胤祺,我不想这个孩子在中间为难。”

太皇太后目光看在虚处,“当初福临没了,你年轻守寡,皇帝年幼,不能让蒙古的姑娘入宫为妃,为了大清与蒙古的关系,只能留你在宫中,这胤祺给你养着,也是为了让蒙古知道,咱们大清是有意与他们交好,如今看来反倒是拖累你了。”

“老祖宗言重了,这宫中岁月实属难熬,若不是您之前让我养着胤祺,我这日子还不知道怎么过下去呢。”皇太后说道。

宜妃一直说能得到她的照顾是胤祺的福分,其实于她而言,能照顾胤祺才是她的幸运,若是有胤祺陪在她身边,这宫中岁月尚不知如何度过才好。

她不像是皇太后那般谋于政治,又不爱宫斗戏码,若是天天守着寂寥的宫殿,恐怕她早早地就去了。

“随你意就好。”太皇太后说道。

早些年她还管着前朝后宫,后面与皇帝意见相左,两人争执过几次不欢而散之后,她便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皇帝的位置越来越稳,权力也越来越大,她更不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祖孙情分更淡了。

皇太后笑了笑,又同太皇太后讲起沿路的见闻,她此去五台山,因着胤祺的来信,格外注意周边的奇闻异事,如今讲起来也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小至朝见的官员夫人家中连生九女,大到某县吏治清明夜不闭户,都娓娓道来。

太皇太后听得是神色变换,不过显然她对吏治更感兴趣,问是何处、县官是谁、为官几年、百姓收入等等问题。

皇太后显然是知道太皇太后的性格的,早就准备好了,都打听的一清二楚。

太皇太后听得连连点头,“大清有此清官,是百姓之福气,是咱们大清的福气啊。”

皇太后也附和地点头。

聊过了五台山的见闻,两人又追忆了一下科尔沁大草原的风光,每次见面,她们必定会提及此,好似说上百遍千遍都不会厌倦,那儿有广袤的草原、洁白的云朵、肥壮的骏马,还有动听的歌谣。

等到皇太后走后,太皇太后先是发了一下呆,忽而道:“倒是小瞧了郭络罗氏。”

“我上次见到了宜妃,比起从前好了不少。”苏麻喇说道,先前总是听闻宜妃如何得宠如何骄纵,如今倒是低调了不少。

“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吧,我老了,也不想管了。”太皇太后叹息着说道。

皇帝宠爱郭络罗氏,她不管,但是皇帝独宠郭络罗氏,这种事情她是万万不允许的。

犹记得福临最开始也是个好儿子好皇帝,可是自从碰到了董鄂妃就变了,那女人就好像是诅咒一样纠缠着福临,她好好的儿子心生叛逆,数次不顾大清与蒙古的结盟要废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