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6(1 / 2)

加入书签

,现在想想,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好菜随便吃、好酒随便喝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咯!”

“谁能想到这才过了不到两年!千金难买早知道,我要是能囤些酒,现在转手卖了估计能直接发大财吧?”

“当时一门心思拼命往家搬米面,谁有那闲钱买酒啊?真买了,非要被爹妈暴揍不可。”

“哎你们有没有觉得这酒跟以前比,喝着更带劲些?”

“我还以为是因为太久没喝了,味儿

确实要重些。是粮食的原因吧?”

自从阳光出了问题,大自然的一切似乎都有了变化,尤其是粮食蔬菜,室外培植的跟室内种植的,味道差别很大,因而现在不管是官方售粮处还是各食堂、餐厅,不同出处的菜价是有差别的。

就像他们现在吃的几个小炒,元松特地点了室外菜,味道就更好一些。

大家吃得香、喝得痛快,聊得也热闹。

最近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房管局收房的事儿了。新闻媒体上一旦大肆宣传,再想瞒住就很难了,郑明卖房的事儿很快就被家里的老人给察觉到了。好在,老人们活了大半辈子,有时候并不像子女想的那般顽固不化,他们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觉得政府不会随随便便就出台一个政策,既然看舆论导向是鼓励卖房,为即将到来的植物屏障建设做准备,那肯定是对未来有好处的。

就像郑明父亲说的,“我们还能活多少年,有没有房子对我们来能有啥影响?主要是得为子孙后代考虑,国家大方向上的决策,至少出发点是为了未来更好,哪能不全力支持?”

像这样觉悟高的老人并不在少数,因而房管局收房的阻力完全不似想象中那般大,甚至进度比较快的区域,已经开始按照规划着手打桩做支撑墩了。

大家天南海北地聊着,仿佛回到了过去,微醺的感觉让下意识紧绷着神经的大家得以有短暂的放松。

这顿饭吃了近三个小时才结束,元松跟汤子苓亲自将人一个个送到住处,才迈着轻快的脚步回家。

姚乐住的最远,将他交给家人后,元松跟汤子苓没有乘坐地铁回去,行走在行人稀少的街道上,靠着记忆往家的方向走。

路过一片正施工的区域,两人远远望向高高矗立着的几根支撑墩,再看看旁边已经拆掉窗台、似乎打通了楼栋,强烈地意识到他们正在巨大变革的交叉口,从小到大熟悉的一切,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统统消失不见。

元松下意识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不知

道咱们那一片怎么处理,离柳湖风景区那么近,各种鸟类多不胜数,植物屏障就算建起来了,恐怕也维持不久吧?”不说别的,就是单位楼栋高层栖息的那些鸟,就凶悍得不行,赶走是不可能赶走的,真扛起来,它们成群结队冲下来,谁胜谁败还真说不准。

“不一定像网上很多人猜测的那样将整个城市罩住,我猜想可能会以连廊的形式建造,经常活动的区域能白天出门就行了。毕竟就算不惧阳光,白天能自由出门,可气温却是没法改变的,夏天那么热、冬天那么冷,谁会自找苦吃到处跑啊?”

汤子苓觉得元松说的很有道理。相比于把整个城市罩住,修建连廊更经济实惠,也更切合实际一些。就是不知道这连廊是如何规划的,又会以怎样的形式建造出来。

不过他也知道,这是个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急是急不来的,只能慢慢等着,拭目以待了。

接连十来天,见元松都是一沾枕头就熟睡过去,汤子苓知道他比表现出来的要疲累得多,要不然也不能连续十来天都怎么都睡不醒的样子,周末更是罕见地睡懒觉睡到午夜,若不是给饿醒了,恐怕还不愿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