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5(1 / 2)
上巨石吹落。”
前世他与顾长策在葫芦山遇伏,正是有北狄军推巨石堵住葫芦山两端的山口,令他们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且山中有狼群,当地百姓若无事,不会轻易进山。”
沈嵘目光稍偏,此狭长小道在这张堪舆图中仅画了一半,若继续画出,则是翻过绝命山,沿峡谷而行,出谷后便是北狄吉南苏部。
前世伏击他与顾长策的北狄精兵,便是沿此道进入葫芦山。
但今世,他要让顾长策去暗查此道最终的目的地,如此一来,顾长策早早地发现葫芦山的密道可以通往北狄,便能有所防备。
“然而,堪舆先生不愿冒险穿过绝命山。”
沈嵘点了点墨迹的终点,“是以,无人知晓此道是否完整,最终通向何方。”
顾长策拧眉,堪舆图至关重要,且面前的堪舆图比军中所绘还要详尽,更有连他都从未听闻过的小道。
他微微躬身行礼,沈嵘如此待他,他亦不拐弯抹角,直言道:“此图,关先生可否一观?”
关辙山坐于下首,眼见亲王从暗格中拿出来的物件,并非寻常之物,是以亲王请将军上前时,他识趣地坐于椅上,端茶品茗。
骤然听到将军提及他的名字,关辙山连忙放下茶盏,正身而立。
沈嵘颔首,微微侧身,让出位置,对关辙山道:“先生请上前。”
关辙山行礼后,跨步上前,看清桌上之物,登时眼睛一亮,随即眉头紧皱。
“葫芦山乃出常安府的必经之道,往来其间的客商虽少,却每日皆有。”
关辙山盯着那条小道,眸光微沉。
“在下随老师游学新昌州,后又在常安府四处游历,年年往来新昌与常安,竟不知葫芦山还有这条小道。”
思及至此,关辙山眼睛微眯,面露冷色,“若要在葫芦山中,悄无声息地开凿此道,定有一手遮天的本事。”
关辙山抬头,直直地看向顾长策。
顾长策亦是面色沉凝,满是寒霜,背在身后的左手握紧成拳。
在常安府能一手遮天的人物,除了刺史刘帜外,再无旁人。
顾长策收到沈嵘的信后,便对刘帜起了疑心,他派人暗中调查刘帜。
刘帜乃大晋南方丰庆州人,父母兄弟甚至往上三代,皆是土生土长的丰庆人。
建和六十四年,即高宗驾崩的前一年,刘帜进士及第,二甲十八名。
后,刘帜入职翰林院,三年期满,被外放至常安府,一步步升至刺史。
户籍干净,履历更是漂亮。
在常安府经营近二十年,经历高宗、先帝与今上,算是三朝老臣。
因寒时修屋,旱时引水,灾时赈灾,战时不畏,是以刘帜在常安府颇受百姓爱戴。
若不是沈嵘的信,若不是他查到了蛛丝马迹,他亦不会怀疑到刘帜的身上。
“开凿山道,需大量的人力物力,他此举是何目的?”顾长策疑惑不解,“看来,还需前往绝命山,好好探查一番,确认此道的去处。”
关辙山很是赞同地连连点头,随即皱紧眉头,面露难色。
“可是,将军好不容易归京,宫中的庆功宴还未赴宴,如何回去探查?”关辙山舒展眉头,“不若在下与赭罗先行回去,暗中潜入葫芦山。”
顾长策却神情严肃地摇了下头,抬眸看向关辙山。
“刘帜暗中开挖此道,先生以为他不会派人严密看守?”顾长策微微侧身,对着沈嵘抱拳行礼,“亲王既拿出此图,定是有了对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