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0(2 / 2)

加入书签

吴老太爷苦笑,“这点上,我不如你看得通透,老了老了,想法也有点狭隘了。”

吴清嵘没有安慰自家老父,反而点了点头,“是啊,父亲你想法确实有点狭隘了,这收徒是讲究缘法的,你看重渊不比收那七八个徒弟好?”

吴老太爷:“别逼我打你。”

吴清嵘闭嘴,老父真的越来越狭隘了,动不动就想着打他。

吴老太爷原本来有点感慨,现在全没了,看到这个逆子就头疼,要不是有一个重渊,你一个劲的挑剔别人,不愿收徒,吴家学说传承断了你负的起这个责任吗?

许文崇在进步,就连永宁帝也注意到了他,原本他点许文崇为探花的原因很复杂,他的文章在十张上呈的卷子中排不上第三,只能排在五六之间,只是许文崇出身真正的寒门,年纪又是十人中除了连珏之外最年轻的,故而点了他做探花,也是告诉天下学子寒门可出贵子。

要说学识,却还是能看出要差上一些的。

但从这几次问询翰林院众人的回答情况上就可以看出许文崇的进步之大,他好奇之下,叫人现场写了一篇策论,想要完整的试一试许文崇的本事。

许文崇写的很快,也很好,永宁帝不由称赞他学识出众,精进非凡,不愧为吴清嵘弟子。

永宁帝自那以后就把许文崇彻底记到了心上了,有一次问过许文崇对某朝某条政策的看法后还问起了他在翰林院每日做些什么。

许文崇现在也从师祖和老师口中知道了当今天子有多勤政了,知道自己要是把在翰林院每日无事可干就是看书的生活说出去那也就没有这种好日子过了,但欺君罔上是大罪,他只能斟酌着道,“回禀陛下,臣在翰林院主要就是看文书,整理前人书籍,起草诏令文书。”

永宁帝听了倒也没意外,翰林院每日做些什么他还是知道的,他也知道翰林院的差事是比较清闲的,主要是他还没想到要给翰林院的人找些什么事干。

修史也修过了,编写开国皇帝也就是先帝的帝王本纪也编过了,整理天下孤本也做了,还能做些什么?

永宁帝也想不出来了,也只能随翰林院去了,渐渐的也就忘了这回事。

不过等自己结束讲学回去,越想越不得劲,再问过了翰林院的人手之后,更觉得这么多人就放在那里每天坐一坐就走实在是太浪费俸禄了,想了片刻,开始给翰林院的一些很多被他遗忘的人升官,然后调派到外地或者入朝观政去了。

和许文崇同室的徐大人没动,倒是孙大人变成了工部都水清吏司的一名主事,正六品,升了一级。

孙大人接到圣旨的那一天眼眶都湿润了,一贯沉郁不得志的他这次喜形于色,连连谢过了宣旨太监,还塞了一块银子进宣旨太监的袖口里。

等孙大人冷静下来,这才笑着说要请同室的四人一道吃酒。

四人自然无有不应,虽然是一级,但对于孙大人而言,出了翰林院,那就代表有机会做出实事来,也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