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8(1 / 2)

加入书签

那低眉顺眼的黑脸小厮有何面容古怪之处。

辰时一到,梁重安先让底下官员将如今灾县的情况细细禀报。

此次太湖秋汛决堤,共淹没县城七个,村庄三十六个,农田三万顷,造成无家可归的灾民有近八万人。如今这些灾民被分散安置在虔阳府及附近的县城周围,靠苏和州本地的赈灾粮和各处捐粮存活,据分粮官统计,眼下的存粮还能坚持最多五天。

“若粮食用尽,该当如何?”萃水县县令最先发问。

“自是买粮,”梁重安目光扫向三位赈灾巡抚使,“朝廷拨下赈灾银四十七万,从周围各州调粮食来,先让灾民吃上饭,诸位巡抚使以为如何?”

程鹤年最先应声,“梁大人可知如今的粮价?”

梁重安道:“一两银子六石米,拿二十万两出来,能买一百二十万石,平均每个灾民十五石米,足以挨到明年秋收。”

“非也,”程鹤年轻轻摇头,“丰年一两银子六石米,歉年一两银子五旦米,如今这种颗粒无收的灾年,一两银子未必能买到四石。且粮食越买越贵,您陡然买一百多万石米,会让周遭几个州的米价跟着飞涨,咱们买的亏,没受灾的百姓也跟着遭殃。算下来,二十万两银子买到的米不仅不够灾民挨到明年秋收,而且会导致修堤之事荒废,舍本逐末,实不明智。”

“何为本,何为末,程大人莫非颠倒了吧?”梁重安问道。

程鹤年从容应答:“民为本,修堤利民;商为末,买粮利商。”

一直默不作声的薛录问道:“看来程大人另有良策,不妨说来议议。”

程鹤年趁机将自己“以地换米”的策略提了出来,“朝廷的钱,一厘一毫都有法度,用就要用在刀刃上,修堤是长久之计,用朝廷的钱理所应当。相较而言,灾民的安置则宜可便宜行事,当地商人有钱有门路,便让他们买米救民,既解了赈灾银不能两全之困,又避免他们与朝廷对着干,炒高米价,兀自浪费钱财。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他的主意一出,底下官员议论纷纷。

百姓受灾,反倒鼓励商人兼并土地的做法,他们是第一次听说。有不少官员下意识出言反对,提出诸如“商人重利”、“朝廷颜面”的观点,被程鹤年三两句话驳得哑口无言,也有务实的官员询问关于百姓明年的生计问题,程鹤年便将他与诸位富商拟定的雇佣协议示意众人。

陆明时站在李正劾身后,默默听着,见时候差不多,给李正劾奉上一盏茶,茶盏上用橙黄色的茶水写了两个字:“地价”。

于是李正劾突然扯着公鸭嗓出声问道:“这些商人愿意出多少米换地?”

程鹤年一愣,似是没想到李正劾这木头佛也会开口,想了想回答道:“地价自有市价,买卖皆出情愿。”

没有陆明时的提点,李正劾不懂怎么追问,只好故作高深地点了点头,也不知是满意还是不满意。但他不问,有人会问,坐在上首的梁重安笑了笑,“灾民求生,商人求利,求利的不怕求生的,若富商一味压低地价,譬如压到十五石粮食一亩,灾民若不卖,活活饿死,若卖,也不过饮鸩止渴。”

程鹤年说道:“朝廷自会干涉,不容富商如此欺市罢民。”

第二盏茶递了过去,茶盏上用水写着:实策。

李正劾的公鸭嗓又亮了出来:“具体如何干涉,程大人给个章程。”

程鹤年皱眉看了他一眼,似是没想到他会纠结如此之深。

一个陛下亲派的押银官,太湖赈灾与他有何利害,为何突然揪着不放?

他只好说道:“太子殿下对太湖的事十分关心,此事有东宫坐镇,这些商人不敢仗势欺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