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9(2 / 2)

加入书签

假期的第一天就到了,昨晚夜里闹得糊涂,沈清梧还在睡。柳应渠昨日约了颜台一起去文人楼。

他悄悄的溜达出去。

“李叔,文人楼。”

“好嘞,姑爷。”

柳应渠发现在京城里读书人还很多,很多是准备科举的读书人,也有京城本地的读书人。

做一个古代的读书人除了学识出众外,对于名声这方面也十分看重,要是名声好可能会被国子监收为学生,也会被大儒赏识。

文人楼还是早时,已经有不少读书人在里面吟诗作对了,柳应渠低调的走进去敲了敲包厢的门。

他推门而入,除了颜台之外,还有曲流和谭恒,这三个人认识的文人最多,周围的文人围了一桌子正在说话,在柳应渠敲门时气氛一滞。

“柳兄,推门就行了。”

颜台拿着折扇摇了摇。

柳应渠唇角含笑走了进来冲着众人拱拱手。

“柳修撰好。”

“柳修撰。”

柳应渠:“各位叫我柳兄,柳弟都行,直呼其名也行,就不用官职相称了。”

这样让他有一种置身在翰林院还没有下班的感觉,心情莫名有点低落。

这话一说就把气氛搞得融洽了许多,有些文人心中松口气,他们还以为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再怎么也会端端架子,柳应渠的态度却很让人舒服,很谦虚随和,还带着点风趣。

“柳兄,还未在私下见过,你这状元郎长得还挺好看的。”

“柳兄你师承何处,我家中还有一个小弟等着三年后和我一起考试。”

柳应渠耐心的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

“听颜兄说是柳兄找我们,柳兄有什么事找我们?”

终于有人问到点子上来了。

“诸位都知道陛下把京城中的残疾人,老人,还有小孩放在救济院里。”柳应渠看向众人:“我想小孩以后要想生活不能只靠救济院,救济院在他们十五岁之后就不会提供吃食了,那他们的生计该如何。”

“我想的是大家可以轮流每天给他们上半个时辰的课,让他们能够识字。”

“柳兄,你这个想法是好的,我们之中还有很多人要参加三年后的科举,怕没有时间。”

“这不强求,只要是能来的就来,来救济院教孩子读书,在京城也是一个搏名的渠道。”柳应渠笑了笑,抛出自己的诱饵。

“这让我们好好想想。”

柳应渠温和的点头。

扭头又去国子监宣传了一番,有吴夫子领路,他们进入国子监还比较容易,再加上又都是官身。

“柳兄,你不会真要去教他们读书吧?这可不容易。”曲柳走进国子监左右望了一下。

“每天半个时辰,能学会读书认字,以后的路也好走。”

现在大昭的财力和政策还不能支撑每个小孩都有书读,能读一点是一点,在大昭各地都还缺读书人。

去当一个抄书人,说书人,算账的也是一条好路子。

“你去和他们说吧。”吴夫子停在了学堂门口。

柳应渠又把之前在文人楼的话说了一遍,他还做出了调整给他们打了一波鸡血。

这事在国子监和文人楼小范围开始传出来了。

“我们今日休沐,要不要去看一看。”走出国子监后谭恒说道。

谭恒的尚书爹曾经也是泥腿子,在宁阳郡的小县城里当县令,谭尚书是一个好官,连带着谭恒对百姓的心也更亲近一些。

众人都没什么意见,他们去了救济院,救济院在京城的一个角落里,在院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