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2(1 / 2)

加入书签

康熙从来都相信防范于未然,不能事到临头才仓促找别人帮忙。

愿意帮忙是情分,却不是义务了,甚至对方还可能趁虚而入,后患无穷。

还是粮食在自己手上,能自给自足,才能更叫人放心。

康熙在宫里种了几年的田地,之前发现一株特别大的稻穗,然后就留种来种。

几年下来,每次田地里总会有稍微大一点的稻穗,他都会留下来,挑选过后继续种。

反复种了好几次之后,这稻穗后来没有更大的了,但是稻穗结得相当多,沉甸甸的稻穗,看着就喜人。

康熙留种后,送去皇庄大规模种下,这次种的更多,收成的时候,一大片沉甸甸的稻穗,让人看着就心花怒放。

老农们更是热泪盈眶,说是他们这辈子见过最大的稻穗了。

顾凝宸却觉得康熙这反复种植后,反而是挑选了最优秀的水稻继续种植,培育出一种更优秀又是新的水稻来。

康熙把这种水稻起名为御稻,在皇庄再种了一次,看着水稻十分稳定,稻穗没有忽大忽小,或者长出空稻穗之类的毛病。

他就挑选了一批优秀的种子,给京城和周边的农田分发一些来种。

只自己和皇庄来种,那就太少了。

京城和周边的农田一起种,这御稻就能更多。

再远一点的地方,种子就不够了,先在京城这边试一试,是不是这种水稻更适应京城的环境。

等留种多了,再往外试一试,可以往北也可以往南,看看两边哪里更容易适应一些,就让御稻的种植逐步扩展开去。

这种水稻长得多,稻穗大且很少空壳,对农人来说是极好的品种,自然愿意种下。

康熙也不是免费送,而是让农人来买,价钱跟平常的水稻种子差不多。

为此有些大臣不太明白,毕竟国库都那么多钱了,康熙还种出了这么厉害的水稻来,怎么就不直接送给农人们种?

种了之后,这些农人自然对康熙十分感激。

顾凝宸却能理解康熙的做法,免费的东西反而让人将信将疑,而且才不会那么感激和用心。

想想免费的东西就是唾手可得的,哪里会珍惜呢?

而且这价钱原本也不贵,想要尝试的人出点钱试一试,买的也不多,就不会占用原本所有的田地,只分出一块来种下。

如果是免费的,估计很多人拿走非常多种子,不要白不要的心里,带回去却未必全部育苗后种下,这就浪费了这些优秀的种子了。

放久了,活性就不行,等于是浪费掉了,还不如让人买,起码不会浪费,也有更多的人能拿到手去尝试着种。

毕竟是花钱买的,当然不会白放着来浪费,还会精心伺候,不然再好的种子育苗没伺候好,怎么可能自个就结出沉甸甸的稻穗来?

只要稻苗种下了,这些农人又不是瞎子,自然就知道这些种子有多好,能种出的水稻有多好,自然而然就会留种了,以后继续种下去。

其他人一看这稻穗长得好,就有更多没尝试的人去买下御稻的种子回去育苗,然后种下了。

这样都不必康熙派人多费唇舌,好声好气去劝人种,让他们种了后亲眼看看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不然派人说得天花乱坠,农人们也未必会相信,还要浪费不少人力物力。

毕竟派人的话,人过去需要交通工具,马匹要的吧,中途还要吃喝住,都要花钱。

还不如这样,农人种完就知道了,买了种子还会因为这点钱用心育苗去种,又省下了到处宣传的费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