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1(1 / 2)
还不如直接让人带的口信。
带的口信也简单,寥寥几句,让人能记得住,不至于文绉绉的让士兵听得也迷糊了。
士兵原本在家里就满心愧疚,觉得拖累了家人。
有的一个劲接过不少活,可惜第二天就累病了,反而又要花费银钱去看病抓药,再也不敢动,感觉他就跟废人一样。
有些士兵想不开,琢磨着要不去后山找个安静的地方就此了结残生。
恰逢送口信的人来了,跟士兵一说,后者不可置信,反复问了两遍,怀疑自己听错了。
送口信的人十分有耐心,因为遇上好几家都是如此,他也能明白士兵的心情,毕竟他刚接到口信的时候也是诧异不已。
他笑着提醒道:“尽快启程过去,越早到那边,也就越早能学起来。早早出师,这挣的银钱不比账房先生来得少。”
这话让士兵咧嘴跟着笑了起来,许久没笑过,他还感觉嘴角有点疼,却依旧笑得傻兮兮的。
送信是驿站的人,就绝不会说谎忽悠人。
士兵二话不说就收拾好东西,交代好家里就出发去京城了。
驿站从近到远来送口信,所以就近的士兵来得很快,远的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
学院是京郊一处空置的院子,原本是用来做新工坊的,暂时就挪用了。
这跟工坊一样,前面是学习的地方,还有不少时钟被送过来,回头就能试着动手修理。
没有实践过,自然不可能真的会修,光嘴上说说不可能修理得好。
后边就是住人的地方,依旧是大通铺,连着厨房的火炕,冬日住着尤为暖和。
士兵们大多受伤,下雨下雪刮风的时候都会疼。
尤其天冷的时候,家里穷还得省着点柴火,一家子勉强烤火,彼此冷得直哆嗦。
他们就感觉寒气像是钻进骨头里面,疼得让人受不了。
如今好了,有了暖和的火炕,士兵身上的旧伤都没那么疼,舒服了很多。
这么好的地方,还包吃包住,士兵们都很感激,开课的时候一个个干劲十足,竖起耳朵来努力听课。
不识字他们就反复念叨背下来,瞪大眼看对方的操作,生怕漏掉了一点。
给士兵上课的是隔壁时钟工坊的匠人,他们对时钟最为熟悉,首先要给士兵普及的,就是时钟的构造。
没有谁比亲手做时钟的匠人更清楚每个配件在哪里,哪个地方容易出问题也能一一指出来。
工匠们也是穷苦出身,很明白这些保家卫国的士兵们身上有旧伤又不识字,找不到什么好活计,除了拖累家里之外就跟废人差不多。
如今得了这么个好差事,工匠也努力教导,掰开来揉碎了来说。
谁要听不懂,他们就耐心再说一遍。
又把很多半成品的时钟拿过来,指着说,能亲眼看见就更直观,记忆更深一点。
陆陆续续有士兵赶过来,先前来的人都会热情跟后边的战友说说这里有多好,上课不辛苦,工匠又耐心,能学到很多东西。
至于实在学不会修理钟表的,康熙也给了士兵一个退路,就是留在时钟工坊里面当学徒。
银钱不如修理工多,但是也不算少,是个正经活计,不至于士兵学不会就什么都没有,白跑一趟,好歹总有个营生。
不过能当修理工多挣钱,士兵们自然更努力。
不少八旗人家也动心,想把家里半大小子送过来学一学,也能多个手艺,以后就不怕过不下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