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2(1 / 2)

加入书签

没几天,军营内大家都有些心浮气躁了。

因为襄州城里的反民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逐渐觉察到朝廷的军队不知什么原因,目前并没有认真要对付他们的意思。

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个机会。

城里的反民开始试图逃跑,只要逃出城,逃到大山中,朝廷就拿他们没办法了。为了避开朝廷大军,他们经常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半夜活动。

于是,黄思严和喻百胜的大军也不能好好睡觉了,每天晚上都要安排士兵盯紧了四个城门并巡逻。

现在天气还不算冷,等到十冬腊月,天气严寒,晚上还要苦逼地守夜,只怕时间长了,将士们都会出现惰性。

黄思严故意当着喻百胜的面抱怨了几回。

喻百胜虽然喜欢跟黄思严对着干,但这事他也讨不到好,他心里其实也不乐意,所以一开始,他还嘲讽黄思严吃不得苦,到后面,他也不吱声了。

见他不开口,黄思严就知道时机到了,立即给晋王写了一封信。

大意是,长时间围而不攻,士兵懈怠,城中的反民却日益壮大,许多原本忠于朝廷的百姓恐怕都会被他们说动。因此,黄思严恳请晋王给个机会,放平民百姓出城,若担心其中混杂了反民,可将其分批送往南越垦荒种地,为大景增加粮食产量。

同时,也能避免战争给八万大军带来的伤亡。

他没挑明,但晋王又不是傻子,看完就明白了他这封信背后的含义。

黄思严这是提议将这些反民或是牵涉其中的族亲都送去南越垦荒种地,为江南驻军屯粮,等将襄州城掏空之后,襄州也可不费一兵一卒就不攻自破。

这个点子真是戳到了晋王的心坎上。晋王现在隐隐有脱离朝廷,自立为王的倾向,但要跟朝廷对着干,他欠缺名正言顺的借口,也缺银子和粮食,前者还可以寻找时机,后者却不可能凭空跳出来。

这次襄州之乱持续的时间虽算不上很长,但波及四个州府,涉及造反的便有七八万人之多,虽然其中有一部分是混混,趁乱牟利的,但真实的反民数量也不小。

而且这些人都有亲戚朋友,若是要株连,只怕要牵扯出几十万人。

这些人可都是劳动力,都杀了未免太可惜了,他们每年可是要为朝廷缴纳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两银子的赋税。

不杀吧,又不能杀鸡儆猴,震慑这些刁民。万一其他州府的刁民见状有样学样怎么办?

黄思严这个提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若实施得好,还能为晋王提供不少后勤支援。

而且于子林就在南越,直接将人送到他那儿。

按照官府规定,开荒前三年不用缴田赋,这些人开垦种出来的粮食,都是他的。甚至他还可以联合于子林,隐下这批人的存在,以后都不用向官府缴纳一文钱。

晋王当即提笔,给黄思严、喻百胜和于子林各去了一封信,着令他们处理此事。

当然,对朝廷也不能瞒着。

这么多人,要去南越,途中必定会经过不少州府,肯定是瞒不住朝廷的。

所以晋王又写了一封奏折,言明这些人的身份和处置方案,最后还在奏折中加了一句:命其南下发配至南越,修路筑桥,开垦荒地,再造鱼米之乡,以充国库。

这回打仗的时间虽不如上次红莲教那么持久,可一打仗总是要花数以十万计的银子,再持续一段时间,百万两也要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