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4(2 / 2)
八股文的题目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1],这题不算难,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人要坚持根本,这样治国做人的根本才会有。
本题出的中规中矩, 可发挥的余地不大, 沈长林想了想, 破题——惟求道而不立本心,则昏聩而无益于己, 接着承题、起讲, 整篇八股文概括起来, 便是赞同古先圣贤的真知灼见,并化用了一些典故, 赞颂当今圣上和国策, 最后表了一番忠心, 抒发一些自我之本道。
沈长林考府试时答题比较激进,经过一年多时间沉淀磨炼,院试时整个人沉稳了许多。
然,内心的风云激荡永不会消失。
在沈长林的内心,他对这个时代、社会、制度有很多个人看法,在他看来,如今虽是太平盛世,但盛景之下仍是满目疮痍,社会底层仍过得很苦,有无数的地方待改进。
但这些观点,在府考中出现是不合时宜的,因此他只在歌功颂德的锦绣华文下,暗藏了一点点自己的小心思。
沈长林先在心里打腹稿,接着屏息凝神,蘸墨下笔。
等他写完,考院报时的钟声敲响,是申时,答题进度和沈长林预估的差不多。
写完八股文,接下来便是试帖诗了,其题目是——平仲君迁。
试帖诗的题目基本出自古人成句,因此答题学子必须知其出处,才能准确切中韵脚和题意。
此时再看题,沈长林嗅出几丝陷阱的味道,因为这题出的较冷门,源自《枯树赋》,诗赋中有云——中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蘖千年[2】,因此韵脚是年。
没有读过《枯树赋》的学子,便只能想到晏子世称平仲,不仅立意偏韵脚错,估计还要疑惑一番,考晏子搬家有何深意。
幸好到府学后,沈长林不说博览群书,也算在能力范围内,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诗文,他读过这篇赋文。
好险,沈长林暗道。
试帖诗的书写不比八股简单,同样要破题、承题,同时还有固定韵脚,并需注意粘联及韵律,整体要有美感,雕琢起来颇费心血。
因此,等沈长林打好腹稿,天色已暗。
院考和府考不一样,没三支蜡烛的余地,不许点灯,天黑便无法答卷。
沈长林胸有成竹,倒不慌忙,就着最后一点天光洗漱妥当,合衣躺在考间的小床上沉沉睡去,等第二日天亮,将心里想好的诗文誊写到纸上即可。
剩下大半天时间,便是重复检查,以防偏题和错字。
第二场复试相对正试题目要简单一些,是四书文两题,六书转注说两题,拟古人赋一篇,拟古人论一篇,四书文和六书转注说在沈长林这算送分题,先解释鉴赏原文含义,然后肯定圣贤思想,再举一反三,结合国情实际,表达自己的见解即可。
至于拟古人的赋和论,简而言之便是仿写,也不算难。
但第二场考试的时间未变,却要答六题,题量增加不说,夜间还不许点灯加班,对考生而言,这是对答题速度、思维敏捷度、承压力、体力的综合考验。
沈长林基本策略是,先读题,打腹稿,后在草纸上写关键词做提纲,反复推敲检查两遍,没问题后一鼓作气答完。
免得重复书写浪费宝贵的答题时间。
“诸考生停笔,收卷。”
伴随铜钟敲响,巡考官们开始收卷了,等全部试卷收妥,一直落锁的考院大门才会被开启,学子们鱼贯而出。
“玉寿,青山,我在这。”沈长林站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