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2(1 / 2)

加入书签

鱼的张大妈。

“要知道这田里的鱼都长这么大了,我早就给她摸了。”这是村里的一个好吃懒做的街溜子。

街溜子这话一说出来,就被他旁边的人在脑袋上敲了一下。“你个不记打的溜子, 忘了去年被大勇打的下不了床的疼了,现在那家的甄老爷回来了,听说是在观里很厉害的人,小心哪天治的你找不到北。”

街溜子心里害怕了,但嘴上不饶人,说道:“我就随口一说,那小鱼我还瞧不上呢,要吃我不会到湖里钓,你柳爷我钓鱼在文庆村,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的。”

甄英莲这块地只有一分地(大约67平方米),可大大小小的鱼要有上百条,回去的时候是大勇叔用扁担挑着回去的。

一条条数着放到家里的两个大水缸里,足足125条,留下25条养着自己吃,其余的一百条拿到集市上卖了去。半斤一个的螃蟹五分一斤[注1],而半斤一个的鲤鱼只有十二文钱一斤,一百条鲤鱼卖出去也就六百文左右,别小看点钱,庄户人家一年能余下二三两银子的都是富足的家庭呢。

去集市卖鱼的经历甄英莲和林珠儿没有体验,原因是大勇叔和榴夏死活不让两位小姐做这等叫卖的粗活。

甄英莲和林珠儿商量着偷偷的跳到马车上跟了去,谁成想她们还没上马车呢,大勇叔已经赶着卖空了牛车回来了,你永远不知道农村人赶集是有多早。

问起来,这鱼有一半是文庆村的人买的,他们看着甄英莲在稻田里养鱼养活了,稻子也没见出什么问题,就想有样学样的也养稻田鱼。而为啥不像甄英莲那样从湖里捞小鱼来,却买甄英莲养的半大的鱼?原来他们觉得这鱼在稻田里活了那么久,已经“学会”不吃稻子了,直接买来养在自己田里省事儿。

甄英莲听了大勇叔兴奋的描述,整一个大无语了,不过还是提醒到:“要放养那么大的鱼,一定要等稻子抽长之后再放进田里,稻苗小的时候,我可不保证半斤大的鱼不去吃稻苗。”

“嗯,我上街碰到他们会提醒他们的。”大勇叔点头,不过那些村民信不信他就不保证了。

“不知道哪里有育鱼苗的。”甄英莲感概,现在已经有锦鲤了,那鲤鱼的养殖和选育想来也是早就有人做了,要是能直接买鱼苗来放到田里,就能避免村里的湖出现捕捞过度的事情。

“这个,听说隔壁县的丁老大围了好几个池子养鱼,这周边集市的鱼贩子不少从他那里进鱼的,想来他那里有鱼苗的。”

“嗯,如果村里大家都弄稻田鱼,是要有专门的鱼苗供应才行的。”甄英莲这话非常有先见之明,在三五年之后,大如州还就兴起了养稻田鱼的风潮。

这股风潮可不只是养鱼那一分地几百文的收入,这还调动不起农民太大的积极性,稻谷产量的增加却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田里的水排空后第三天,全家出动挥着镰刀在地里割稻子,几个下腰后,林珠儿就累的不行不行的,甄英莲也就比她多干了半个时辰,而两个累坏的小丫头休息够了,被派了特别的任务,那就是从谷堆里,挑出那些特别饱满的谷穗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