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4(1 / 2)

加入书签

往年,他们也见过长安抗灾现场,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拖延推诿,焦头烂额。

并不是说长安没有能人,相反长安有才能、有德行的官员很多,但是长安的人事关系有很复杂,一层又一层套下来,无论银钱支出还是执行力都要打好几个折扣。

相比之下,平川简直是个奇葩。

武侯们把帐篷拉过来,大喊一声:“哪个负责点数?”

立即有一对百姓上前,扬了扬手里的本子。

为首的武侯连对方的名字都没问,直接把那些帐篷交给他,转身就去拉第二批物资了。

不光帐篷,就连银钱都是放心给。

这边少了一百张席子,管钱的小吏吆喝一声:“哪个有空,去三关口买车席子回来!”

立即有个利落的妇人上前:“我去吧,我跟席子铺的杨老三是表亲,他看着我的面能便宜。”

“成,那就托给嫂子了。”小吏直接把一箱钱给了妇人,“整十贯,不够再来支。”

妇人数都没数,往胳膊底下一夹,叫上两辆车就走了。

围观学子目瞪口呆。

“这……这都不怕有人昧下吗?”不说别的,就那些帐篷,随便裁成布料,多少都能做点什么吧?

刚好有位百姓经过,听到这话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外边来的吧?一看就不知道我们平川的情况。平川王殿下是短了我们吃,还是短了我们喝,昧下官家的东西,也不怕出门烂了蹄子!”

学子面嫩,被这么一抢白,顿时面红耳赤。

一位面容和善的妇人笑笑,解释道:“咱们平川城住的房子、用的棉被、穿的衣裳,甚至吃的盐巴和粮食都是官府免费发放或低价售卖的,别说百姓们没必要贪这个小便宜,就算真有那些心黑的,一眼就能被看出来,将来别想在邻里间立足了。”

学子们五味杂陈。

从前只觉得古之先贤倡导“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一种理想状态,没想到有生之年真能见到,还是在这个原本被他们认为“穷乡僻壤”的平川。

“嘿,我说几位别愣着了,过来搭把手呗!”一位身形高大的守城兵笑呵呵地朝他们喊道。

“兄台在叫我们?”学子们愣愣地指了指自己的鼻子。

“就你们几个穿得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是读书人,这边实在忙不过来了,劳烦一二。”

守城兵说着,就笑呵呵地搬了个书案,往学子们跟前一放,笔墨砚台一摆,然后转头朝门洞那边的同伴招招手:“我又找了几个人,分一拨到这边来排队!”

学子们还没反应过来,就听那边的大兵头一阵吆喝,眨眼的功夫,小小的书案前就站了整整齐齐一队人。

不是没人试图往前挤,然而一旦有人不老实,刚刚还笑呵呵的守城兵一个健步便冲过去,精准地把人揪了出来,丢到一旁。

不打不骂不威胁,就是那么晾着,若那人怂了,想站回去继续排,抱歉,晚了。

倘若有同伴帮对方说情,或者试图一起闹事,行啊,有一个算一个,都出列。

就这样,两三回之后,流民队伍就整整齐齐的了。

学子们被守城兵的气势吓到,战战兢兢地坐到书案前:“需、需要我们做什么?”

守城兵又恢复了笑呵呵的模样,点了点册头一栏:“依照这个表头,记录每个人的姓名、籍贯、性别、年龄,有无亲属或同乡,从前做什么活计。”

学子们这才发现,花名册已然列好了表格,只需按照表格填写就好,清晰明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