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7(2 / 2)
鸭鸭和兔兔的世界,楚溪客是真不懂。
他很快忙碌起来,没再关注兔群。
因为,春季种下的第一批早稻要收获了。这就意味着,有腊肠饭、菠萝饭、竹筒饭、大饭包……可吃了!
第142章
平川当地从未有过人工种植水稻的情况, 楚溪客也不知道具体哪个月份种植合适,和司农官反复商议之后,最终将占城稻种子分成三批, 分别在三月底、四月底、五月底分批种下去。
因为,楚溪客发现平川的野生稻大多是在这个期间内发芽, 所以打算试一试。
或许因为占城稻本身就适应性良好, 再加上楚溪客养孩子似的精心呵护,三茬稻种的发芽率居然都在七成以上!
在现代人看来,这个出芽率或许十分寒酸,但对从来没有种过水稻的平川城百姓来说, 几乎称得上“奇迹”了。
如今,正值七月间, 第一批水稻到了收获的时候。
看着那一簇簇低垂的稻穗,就连楚溪客特意从江南请过来的那些种了几十年水稻的老把式都惊讶异常。
“这稻子居然没有稻芒!”
“这几棵穗子尤其大, 甚至超过原本的稻种了!”
“再看这几棵,颗粒虽小, 却粒粒饱满,真要算下来恐怕不比江南的产量低。”
“……”
一个个令人惊喜的发现从农把式的口中说出。
楚溪客提着的心便一点点放了下来。
这说明, 他们走的路子是对的。占城稻可以在平川存活,而且和本地野生稻自然杂交后的稻穗中不乏优良品种。
不光楚溪客, 那些跟着他忙碌了好几个月的司农管官和屯田兵们个个如同打了一剂强心针, 不用楚溪客提醒,他们就自发地把不同品质的稻种分门别类地收集起来。
无芒的、饱满的、高产的那一批自然要留作种子,品质低的那些也不浪费,依着楚溪客的意思就是——
“辛辛苦苦种了大半年, 当然要亲口尝一尝啦!”
不过, 在吃进嘴里之前, 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首先是脱粒。
传统的脱粒方式就是在一个斜放的木板上摔,或者用一个很长的、造型类似双节棍的工具用力敲打,废了老大劲,最后还是会有很多谷粒留在穗子上。珍惜粮食的百姓们还要用手一粒粒摘下来。
种植水稻的地域这个时节常常下雨,晴朗的天气就那么几日,如果不尽快脱粒、尽快晾晒,好不容易收下来的稻谷八成就要发霉了。
所以,改良脱粒机是关键。
好在,楚溪客未雨绸缪,早在去年商队刚刚出发去寻找占城稻的时候,他就叫工匠把脱粒机给研究出来了。
也是为了求个好兆头吧!
楚溪客自己不太信这些,但是,为了让商队平安回来,他把能做的都做了。
暑假时,楚溪客在历史科技博物馆做过志愿者,专门负责给前来参观的小学生讲解古代农具的发展演变,其中就有打谷机和脱壳机。
这几套机器楚溪客讲解了不下一千遍,为了应对小学生们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私下里还查了许多资料,因此闭着眼睛都能复原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