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2 / 2)

加入书签

等所有人都站到自己的考位,约莫三炷香后,试卷发下。钟声一响,可以开始动笔了。

半个时辰后,皇帝来到了保和殿,身后跟着一众官员。他比身后的人都要高上半头,面容年轻却不带丝毫青涩,眼神深邃,不怒自威,无人敢与之对视。

谢郁挥了挥手,身后的人散去。

他扫视着考生,眼神来到闻瑎那处突然停下,心下思索他为何有些脸熟。

谢郁有了些兴味,踱步到闻瑎身后,垂下眼睑看着她的卷面,末了,神色带上几分欣赏。

他记下试卷上的名字:闻瑎?或许是个人才。

作者有话说:

古代科举热知识,当官是要看脸的。

查资料的时候发现,因为唐朝奇葩的选官制度,要是给各个朝代排个序,唐公务员平均颜值可是名列前茅的。

---

第17章

按照惯例,殿试内容由内阁大学士提前几天预拟,然后再上呈请皇帝选定。但是前朝因为预拟题目到确定试题的时间差,发生了震惊朝野的舞弊案。

所以自那之后,所有题目全是在殿试前一天秘密拟定,皇帝钦定后立即刊刻印刷。本朝刊印场所由军队监控把守,严防泄露。

就像现在在监狱里印刷高考试卷一样,这些都是为了防止试题泄露的作弊手段,直至殿试当天凌晨,试卷才印刷完毕。

当“新鲜出炉”的试卷分发给闻瑎时,鼻尖还能嗅见淡雅的墨香。

耳边是纸张铺陈开来的唰啦声,闻瑎将试卷展开,视线聚集到题目上,殿试只考一道策论。

这套题目是根据《易经》中“九二”卦:“井谷射鲋,瓮敝漏。”和《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注》中的有关内容而拟制出来的。约四百个字,近乎一篇小作文。

她用一只手扶起衣袖,笔尖在砚台上轻轻蘸取,边看边思考着问题。

“瓮”在这里指的是汲水的大型容器,而需要洗淘出的正是井里的污水或者说混有生物的脏水。而现在由于使用频繁,瓮已经变得破旧。这是在暗喻如今的朝堂。

“井谷射鲋”“瓮敝漏”,都是讲水井还在进一步修整过程当中,这是修井之难。这道题的出题人可真是大胆,难道是在暗喻朝廷之中的官场腐败和官员们的贪腐程度——闻瑎眉头稍皱,她不知道自己的破题是否过于激进。

闻瑎手腕收力,在宣纸上写下了第一个字。

士所以成名者,在于有经世之才也;其不被用者,在于无经国史德。故圣人之所以然,盖我无令闻。

她专注于笔下,并不知晓身后何时来人,而这人又何时离去。

殿试的考试类似于现代写的作文,不过时间并不短,只要在太阳落山之前上交试卷即可。

宣纸上的字迹不似原本端正大气的颜楷,而是有些潦草的草体,但并不凌乱。闻瑎的鼻尖不知何时冒出了些许的汗珠,她这篇文章写得如此露骨,言辞尖锐。

可是也不知是大脑出了问题还是如何,脑中前前后后就只有这一个想法。

她擦掉脸上的细汗,眼神冷静,拿笔之手未见丝毫颤抖。

呼了一口气,从桌侧拿出一张崭新的宣纸,她将草稿上的文章用正楷誊了上去。

半个时辰后,她停下了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