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2 / 2)

加入书签

闻瑎:“谢谢夫子,我一定会认真完成。”

试卷包括三个大体范围,和县试内容一致,贴经、墨义、杂文。

贴经和墨义占了这套试卷的一半之多。范围就是四书五经,只要能够正确默写和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不难;而杂文则是考查考生的文笔如何。总体来说,只要考生的基本功足够扎实,考过县试并不成问题。

只不过试卷的题量比较大,贴经有的甚至要求默写全文;至于杂文则有两篇,字数也有限制,每篇不得低于两千,要求引经颂典。

小年,腊月二十三。

过了这天,她就十五岁了。

闻瑎照常给自己煮了一碗长寿面,手艺比之去年并没有见长。

但是却比往年更有盼头了。

腊月二十四,闻瑎带着做好的卷子早早地来到卢屹规家中。

“夫子,我已经写完了。”

卢夫子这两天已经打听到闻瑎家里的具体情况,对这个后生的喜爱之情又更上一层。

批改完整套试卷,他摸了摸山羊胡,感叹着,果然没看走眼,这孩子的确聪颖。

“你做卷子的时候可曾看过书?”卢夫子看着赏心悦目的卷面。

“学生未曾。”

卢夫子止不住点了点头,经贴墨义无错误,杂文能评为中上之作,县试定不成问题。

“好!好!闻瑎,每逢五日,私塾便会休沐,你届时来我家中,我亲自辅导你。”

卢夫子告诉闻瑎让她把钱财备好,私塾恰有四人打算考,等报名之日,过几日,他会带上他们五人去找廪生。

闻瑎眼眶红了,对着卢屹规跪下来磕了三个响头。

“谢谢夫子,学生一定不会忘夫子大恩。”

自此又过了两个月,二月初,后日便是县试。

凌昌县距离永水村有十里地,平日里闻瑎经常走这条路前往镇上,按她的脚程需要一个时辰左右。

即使上辈子查高考成绩那会儿,她都没有现在紧张。

县试当天,天还黑着,闻瑎已经启程了,包里装了三四个窝窝头,一个水囊,另一个稍微好点的包裹里是笔墨砚等写字的工具。

今年的冬天没去年的冷,雪下得也少,是个暖冬。不过二月份的天,清晨的寒风吹过脸颊,从脖子和棉衣的空隙钻到里面,还是止不住的冷。

凌昌县的礼房在县城的外围,这里没多少住户,平日里几乎没人影。

闻瑎刚到的时候,前面已经有人排队了。

聚集在礼房前的考生有老有少,有头花发白的老人,还有十岁左右的孩童,他们的脸上是一种坚毅的神情,那是一种神圣的庄重感。

科举,是这个时代的平民百姓走向仕途,改变阶级唯一的路。

天刚亮,礼房前黑压压的一片,全是前来考试的人,打眼一瞧,也得有百十来人。凌昌县不大,这么多人齐聚在一起,除了庙会节日之外,也只有这种时候了。

人很多,却很静。

门口的衙役吆喝着,开始进场。

轮到闻瑎了,她的心脏跳得很快,脸已经被冷冽的风吹得僵硬,看不出来她的紧张。

还好,和她了解到的一样,衙役只会让考生脱掉外侧的棉衣,检查包裹里是否携带小抄等作弊工具。

检查的衙役拿着画像其实和本人相似度并不是很高,不过丽嘉上面标注着考生特点:美,资,仪,身量中等,上下比对了一番,就让她进去了。

闻瑎拿着考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