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2(1 / 2)

加入书签

“恭喜陛下,有九十九……”不过脑子说出去后,司农卿一顿,等等,六十六石和九十九石,不仅没减,这不还增了吗?

李世民将坏心眼的笑容憋回去,等着臣下的失态。

“三石。”

三十三石,去掉三十,只留三,可不是三分之一嘛。

“!!!”

司农卿控制不住地倒吸一口冷气,脱口而出:“这也差太多了!”

“崔卿。”李世民亲热地握住他的手,“这红薯的取种之法山鬼只说了开头,朕不通农事,便将其托付于你,务必要成功种活。”

司农卿灼热的目光几乎要把李世民都烧穿,“陛下!臣定然不负所托!”

这要是种好了,青史留名是板上钉钉的事!

不过……

司农卿奇怪:“怎么只有半截?”

这也太奇怪了,难道山鬼赐下时,还特意把红薯对半折断?给一半,自留一半?

“咳咳咳。”李世民严肃着脸:“神明的念头我们如何得知,崔卿快将其带回去吧。”

司农卿应声,双手有些颤地接过半截红薯,却在接过的那一刻,手稳如磐石。“臣……”他知道李世民此刻想听什么,坚定地说:“臣虽然出自清河崔氏,却是旁支许州鄢陵房,已许久不和本家联系了。”

李世民拍拍他肩膀,“卿怎么说起这个了?天色晚了,快些回去休憩吧。明日,朕会让中书省那边草拟诏令,广告天下此物的重要性,请有经验的农人来长安,共同研究钻研。”

司农卿拜退。

翌日,朝廷颁旨,将红薯良种之事道出,还言——

“能种活者,有爵之人上升一阶,无爵之人赐予爵位。”

“红薯亩产最高六十六石,如今只有三石,每提升一石亩产之人,加一百实户封邑。”

天下哗然,不知是为了那红薯,还是为了一百实户封邑——要知道,李世民这个皇帝,想为自己心腹杜如晦加三百实户封邑,都要和官员扯皮,东一个贡献西一个忠诚地说呢。

一百实户封邑,绝对是一个很有诚意的赏赐,而且是每增多一石,加一百实户封邑。如果能提升到亩产十三石,那就是千户侯了!

而当年汉武时期的卫青收复河套,也不过是封了食邑三千八百户的长平侯!

天底下对农事有研究的人,开始收拾行李,汇聚长安。其中有农家传人,有种了一辈子地经验丰富的老农,有对育种颇具心得的人,有对各地土地了解深刻的人……或为名,或为利,风云涌动。

李世民等着那些民间的能人来到长安,便是有下属汇报民间飞蝗蔽天,也不能打消他的好心情。

何况,他早在五月的时候,就派遣了中书侍郎温彦博及尚书右丞魏征分往诸州,负责监察当地防蝗情况,把之前他从山鬼那里整理的防蝗法传出去。

今日,正是这二位大臣归京之时,告知:“山鬼之法果真有效,将那秆草灰、石灰灰等分为细末,筛罗禾谷之上,蝗虫果真不食了。”

李世民听闻,双眼微微眯起,温声道:“二位辛苦了,为百姓奔波各地,此番飞蝗不曾造成灾,全赖二位辛劳。”

魏征与温彦博当然是上道地开始商业互吹,这个说是陛下的功劳,那个说如果没有陛下从山鬼那里拿来治蝗的办法,恐怕百姓就要遭灾了。

李世民又勉励了二位大臣几句,让其归家后,本来不太看得清楚喜怒的面容上,顿时变成喜笑颜开,见牙不见眼。

“虽然关中的田地遇了涝灾,还好别的地方庄稼完好无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