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7(1 / 2)
。
风速加剧时,他刚好进入了飞行后半程,纯滑翔姿势,保持好核心的话不会受到影响。
虽然顺风的承托能力和飞行时间不如逆风跳跃,但是凌放通过高前倾增加了身体承载的空气张力。
没错,作为高前倾选手……他还要进一步高前倾。
本赛季,他的身体倾角稳定范围是在15.8-16.5度——这一次大幅度减到了15度。
“冒险了啊!”孙宇恒总教练端着保温杯,盯着屏幕。
中国跳雪队的休息区,孙总教练等叶飞流和方唐之外的教练组人员,都在看凌放的实时比赛。大家一眼就确认了这个身体倾角不是凌放平时正式比赛会用的。
训练倒是见过,比赛拿出来还是头一回。
居然就是在中国第一次进入冬奥决赛圈的赛场上空。
徐教练慨叹:“咱小凌可真猛!”
“咱老叶也够猛……”孙总教练的副手喃喃接话。
每次飞行,都是实赛教练员和运动员本人当场处理情况,他们要作出最终选择,当然,也承担所有风险。
中国国家队的其他人,只能深吸一口气,忧心忡忡、又满怀期待地继续看下去。
倾角稳住了。
无形无质的空气,依然在以每秒接近20米的时速,通过凌放亮橙色的定制跳雪雪板张开的V字缺口,以比普通男性人体高空坠落时,大了25-28倍的空气张力,稳稳地托住了凌放!
他加大了倾斜,除了空中动态平衡之外,最难的部分其实在于着陆。
他已经很灵活了,但是变换着陆动作,恰好在呼气时。
顶尖跳雪运动员是要在整个助滑的3-4秒,飞行的8-10秒中,连呼吸节奏都算好的。
然后经过成百上千次的飞行去尝试和打磨。直到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把呼吸节奏、身体的动作和风的韵律,完美结合。
但凌放跳顺风风场不如逆风多,这个最佳状态就很薛定谔。
这很考验心态,空中动作变换准备着陆的时刻,运动员是要全力避免做出常人意识里的“深吸一口气”动作的。
空中飞行或许接近深水游泳,人还在天上呢,随便有深呼吸动作,那是要加大沉浮幅度,很容易导致失衡的!
直到动作变换之前,凌放一直保持着稳定到惊人的呼吸频率。如果用秒表计时,可以说他的呼气吸气周期和在平地站立的时候,没有明显区别。
要准备着陆了!
凌放按照身体的直觉,果断沉住了一口气。
他是屏息完成了这个动作,防止身体有任何一瞬间的松弛,引发动作变形。
他选对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