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2(1 / 2)

加入书签

前面所有选手的飞行距离,甚至是比刚才第一跳那么出色的杰夫杨还要远!

如果他在空中做出的最终决定是开始着陆,只要平稳落地,基本也能拿到一块奖牌——那会是中国跳台滑雪运动员的第一块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

凌放对距离有基本判断。

只要后面那几位选手没有远超第一轮的表现,那他没准能靠着这一跳拿到银牌,这种情况下,不见得要冒险。

——该怎么着陆呢?

第49章

如何着陆, 这个问题凌放只有电光火石间的时间考量和执行。

脑子再怎么快的人,这时候也就是靠直觉判断了。

一定要说的话,大多数跳雪运动员, 都有个挺……一言难尽的共同特质。

很多时候呢, 当次飞行的现有距离, 明明就已经很好了,着陆前, 还正巧又遇见了一阵不错的风, 形势挺有利。

然而,有许多顶级跳台滑雪运动员, 却越是这样的时候, 越兴奋,就想着在飞行末尾的最后阶段,再加加码、再搏一把、再飞得远那么几米、十几米的距离。

在职业运动员里, 真正没智商的莽撞人其实很少, 尤其是跳台滑雪, 这是涉及到环境判断和策略选择的大周期项目。如果从风险收益和性价比来看, 是不太好评价他们的这个心态的。

不过如果换个角度,这可能只是因为, 当生活在大地上的人类难得飞起来的时候, 脑子里就是会想:请让我再多飞一会儿吧。

接触过的人都会认为, 凌放是个很冷静理智的孩子——唔, 他一般情况下是。

不过这种时候, 凌放没有犹豫地选择了冒险。

他已经不再去管什么红线绿线和成绩了,而是用全副身心感知着风的节拍, 让自己的呼吸, 跟它融为一体。

在已经距离地面非常近的距离, 凌放才开始转换身体姿势,准备着陆。

他的速度赶上最后的时刻。

嗤嗤两声轻响,两只雪板都平稳触地!

由于空中剩下的距离很短,凌放着陆的时候蹲深非常大。

这个比一般着陆时更加弯曲的动作,缓冲掉了一部分冲击力,但也不是全部的。

一瞬间,少年运动员的整个身体,半蹲着向后倾斜过去——

“啊呀!”央视女主持忍不住随之发出一声惊呼。

“没事没事肯定没事肯定没事……”苏靖一迭声地这样说着,也不知道是在跟谁说了。

两位解说、以及电视机前无数观众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已经落地的凌放。

运动员本人在那个速度和空中距离,可能没有全面清晰的视角。但观众们通过电视转播,能够看得见:凌放不只是超越了那两条红线和一条绿线。而且,光用肉眼和记忆的判断就能看出,他比第一轮次所有运动员飞的距离明显都远些!

“好、好、稳了啊!这肯定稳了啊!”苏靖已经提前做出了判断。在他这样说的时候,凌放还依然处在深蹲状态下呢。

已经有电视观众,虽然第一次看这个比赛,但是看得屏住了呼吸。

太紧张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