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6(1 / 2)

加入书签

课的进度快一些。

至于远在挪威的凌放本人,已跟随中国代表团,在白雪皑皑的奥运村生活了一周多了。

利勒哈默尔奥运村并不是新建的,毕竟94年冬奥留下的就是现成的。冬季青奥会的装饰元素也简约,但是“村儿”里还是整洁温馨。青奥参赛运动员年纪普遍要小一些,闹腾起来是活蹦乱跳,但与之对冲的是:教练普遍管理也严格。

几天下来,大部分人主要在村里活动。

凌放跟速滑队一个刚好落单的小伙子拼在同屋住,之后也基本是跟着代表团里的速滑小分队一起行动。

第二天吃过晚饭,叶飞流跟教练组找别的国家教练员交流。凌放则跟着速滑队的朋友们,去3号区俱乐部买饮料和小蛋糕,还带着俩花滑的小队员。

要是只说出国参赛次数,认识外国运动员的机会,冰上项目的队员们可比凌放多了不少呢。

结果,最先有外国运动员热情地过来打招呼的,却是项目最冷门的凌放。

其他人就好奇地看着。

最先来的是个德国少年,眼睛湛蓝,头发是浅浅的金色,身板端正,总之,有点儿贵族范儿。

他进门就看到了凌放,和队友说了一句就过来了,跟凌放用英语交流,打完招呼说:“Ling,上次见面,赛后抽空训练的时候,我抱怨天气,你说要不重心偏前起跳……我试了一次,可惜你回你们的国家比赛去了,没看到我。”

“怎么样?”凌放问。

“摔得很远。”多么简洁精准的描述。

“……嗯,后来有场训练风的条件类似,我试了下,也摔。”凌放叹了口气。

“……”好奇旁听这两位跳雪运动员对话的其他几个中国运动员,一时间默了。

“还是值得尝试的,毕竟迎风时,要尽量延长滞空时间。”德国少年看着凌放说,蓝色眼睛里的神色很认真。

“唔……”凌放点头,又补充:“训练还是要注意安全的,埃里希。”

埃里希.科赫,凌放已经在洲际杯和出国集训时见过他好几次了。

凌放看对方比赛和训练,觉得他这个年纪已经看得出很有天赋,是个潜在对手。就是训练时不太看得出德国人的严谨内敛,有点激进啊,他偶然说了一句话而已,并没想到埃里希直接就开干了——啧,毕竟也才17岁呢,年纪轻、爱冒险。

嗯?不过,这评语莫名有点耳熟?

对方笑笑,也轻轻回拍凌放一下,以示:咱们这种激进分子,还是共勉吧(。)

在奥运村3号俱乐部里,中国代表团的其他几个运动员看着:凌放身边那德国人走后,又来了个日本人。

坂本浩二穿着大花衬衫、搞了个朋克风发型,一看就非常浮夸。这日本人直接凑上来拉着他们中国代表团里长相出众的凌放小哥哥,亲近地咬耳朵,这次的内容,其他人也就听不到了。

“……凌放,我知道你几次洲际杯成绩不太好,没关系啊,我懂你,你是还在找稳定的那个、那个点对吧?体重身高在变,本来就不好稳定,”

坂本浩二凑到凌放耳边,窃窃私语、连带比比划划,“……我理解你,如果找到平衡点,能进步好多,加油啊凌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